[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协同机制的免疫粒子群网络的机械故障诊断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88049.4 | 申请日: | 2014-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75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郝伟;续欣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N3/00 | 分类号: | G06N3/0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协同 机制 免疫 粒子 网络 机械 故障诊断 方法 | ||
1.一种基于协同机制的免疫粒子群网络的机械故障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采用如下步骤实现的:
1)将传感器收集到的机械故障样本作为抗原;
2)计算抗原和免疫网络的抗体之间的亲和力;
3)根据亲和力的大小,将免疫网络的抗体群平均分为亲和力大的A子群体和亲和力小的B子群体;对亲和力大的A子群体进行低频变异和抗体重组,并对亲和力小的B子群体进行粒子群优化和抗体重组,由此得到新的抗体群;
4)对新的抗体群进行免疫网络调节,由此得到新的免疫网络;
5)循环执行步骤2)-步骤4);当循环次数达到200次时,终止执行;
6)将传感器收集到的机械故障样本输入新的免疫网络,由此得到机械故障诊断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协同机制的免疫粒子群网络的机械故障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当计算抗原和免疫网络的抗体之间的亲和力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Dij=||Abi-Agj|| (2);
式(1)-(2)中:fij为第j个抗原与免疫网络的第i个抗体之间的亲和力;Agj为第j个抗原;Abi为免疫网络的第i个抗体;θ为常数,且θ∈(0,1);Dij为第j个抗原与免疫网络的第i个抗体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协同机制的免疫粒子群网络的机械故障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
当对亲和力大的A子群体进行低频变异时,具体变异公式如下:
式(3)中:为A子群体的第m个变异抗体成员;am为A子群体的第m个原抗体成员;T为变异率,且T={T∈(0,1)};
对亲和力大的A子群体进行抗体重组具体是指:用A子群体的全部变异抗体成员替换A子群体的全部原抗体成员;
当对亲和力小的B子群体进行粒子群优化时,具体优化公式如下:
xid(t+1)=vid(t+1)+xid(t) (5);
式(4)-(5)中:vid(t+1)为t+1时刻B子群体的第i个抗体成员的速度;vid(t)为t时刻B子群体的第i个抗体成员的速度;xid(t+1)为t+1时刻B子群体的第i个抗体成员的位置;xid(t)为t时刻B子群体的第i个抗体成员的位置;pid(t)为B子群体的第i个抗体成员的自身最佳位置;pgd(t)为B子群体的第i个抗体成员在所在领域内的最佳位置;ω为常数且0<ω<1;c1、c2、r1、r2均为常数。
对亲和力小的B子群体进行抗体重组具体是指:用B子群体的全部优化抗体成员替换B子群体的全部原抗体成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协同机制的免疫粒子群网络的机械故障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对新的抗体群进行免疫网络调节的具体步骤如下:
4.1)计算新的抗体群的受激程度,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式(6)中:Ai为新的抗体群的亲和力;Di,j为第j个抗原与第i个B细胞之间的Eucliden距离;Di,k为第i个B细胞与第k个B细胞之间的Eucliden距离;α1、α2、α3均为常数;
4.2)对受激程度低的抗体群进行变异,具体变异公式如下:
式(7)中:为变异后的抗体群的亲和力;bm为变异前的抗体群的亲和力;N(0,1)为期望为0、方差为1的正态分布随机数;σ为变异率,且σ=αe-1/β;
4.3)将受激程度高的抗体群与变异后的抗体群进行组合,得到新的免疫网络;
4.4)循环执行步骤4.1)-步骤4.3);当循环次数达到200次时,终止执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8049.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