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WC晶须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86658.6 | 申请日: | 2014-05-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23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姜爱民;蒋显全;杨荣杰;余荣;李权;杨锦;潘复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B31/34 | 分类号: | C01B31/34;B82Y40/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谭春艳 |
地址: | 401123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wc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晶须的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WC晶须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晶须是一种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以单晶形式生长出来的细纤维材料。由于晶须的横向尺寸很小(一般只有1-10微米),又以单晶形式存在,因此晶须被认为是一种晶格结构完美的晶体材料。由于晶须中晶体缺陷很少,所以材料科学家认为,理论上晶须本身可以达到很高的晶体理论强度。
由于晶须本身的高强度性能,作为一种新材料,它特别适用于作为增强相,与基体材料复合,制备高强度的复合材料。WC晶须具有硬度高、抗弯强度高、熔点高、热稳定性好等优点,因此可作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同时,碳化钨晶须由于其独特的电催化性能,抗中毒能力和可替代Pt等贵金属催化的特性,不仅可应用于燃料电池中做电催化剂,同时还可广泛应用于其他化学催化领域。碳化钨由于其具有高熔点,纳米粉烧结晶粒极易长大等特殊性质,使得其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较其他材料困难,现有的技术主要是采用催化气相沉积法、热分解法、磁控溅射法,爆炸法等制备WC纳米晶须。但现有技术对设备要求较高,制备工艺复杂,制备的晶须杂质含量较高,很难实现工业化生产。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需找一种制备工艺简单、对设备要求不高的纳米WC晶须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设备要求低、制备工艺简单的纳米WC晶须的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WC晶须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如下步骤完成:
(1)、将偏钨酸、葡萄糖、氯化钠、氯化钴加入纯水中进行充分溶解,所述葡糖糖的量为偏钨酸重量的8%-9%,所述氯化钠的重量为偏钨酸重量的6.5%-65%,所述氯化钴的重量为偏钨酸重量的30%-70%,
(2)、将上述溶液放入真空干燥箱中干燥,得到粉末,
(3)、将步骤(2)中得到的粉末充分研磨,然后过40目筛网,细粉备用,
(4)、将步骤(3)中筛分后的细粉放入真空碳化管炉中,通入氩气,升温至1300-1450℃,保温1-2h,然后冷却得到WC晶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技术原理与WC现有制备方法明显不同。通过在高温下发生一系列的反应生成WC晶须,即:
H6[H2(W3O10)4]·10H2O(s)→12WO3(s)+14H2O(g)
NaCl(l)→Na(g)+Cl(g)
Wo3+6Cl(g)+3C(s)→WCl6(g)+3CO(g)
C(s)+Co(s)→Co-C(l)
WCl6(g)+Co-C(l)→Co-W-C(l)+2Cl(g)
Co-W-C(l)→Co(s)+WC
由于上述反应,NaCl在高温下分解出Cl,偏钨酸分解出WO3,葡萄糖碳化,三者反应生成气相的WCl6,同时C同CoCl生成液相的Co-C,最后气相的WCl6扩散溶解在液相Co-C中,溶解度不断增大,达到过饱和时,析出WC晶体,形成原始晶核。随着WCl6的不断供给,原始晶核沿特定方向不断生长形成晶须。显然,当上述化学反应充分进行之后,晶须生长过程也就逐渐随之完成。根据这一原理,晶须的生长同液相的溶解度、加热温度有关。为了有效的控制晶须的生长,本发明选用了CoCl作为液相来源,W、C在钴中的溶解度最大,为晶须生长提高大量的形核,促进晶须长大。
通过气-液-固相反应制备WC晶须,除WC晶须外,其他生成物均为气态,可以有效的排出,可以有效的提高晶须的纯度,同时采用了葡萄糖作为碳源,葡萄糖碳化温度低、在溶于水后,可以有效的包覆在反应物上,保证反应的进行,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较低。
作为优选:步骤(2)中,真空干燥的温度为50-80℃,干燥压力为1-10pa。
作为优选:步骤(4)中,氩气的流量为10-20ml/min。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保证烧结的质量,步骤(4)中,升温的速度为5℃/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未经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66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