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计算机系统及其电源管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86511.7 | 申请日: | 2014-05-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53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游春杰;陈钰辉;林光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6 | 分类号: | G06F1/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系统 及其 电源 管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计算机系统及其电源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高阶笔记本型计算机可利用智能型充电器(Smart Charger)所提供的电压提升功能(Voltage Turbo Boost,VTB)能控制电池供电。电压提升功能被启动后,当系统总消耗功率大于系统额定功率点(Constant Power)时,笔记本型计算机除了由电源供应器(AC Adapter)提供电力外,其余不足的电力需求部分可由电池提供。
随着成本考虑及电压提升功能的应用愈来愈广泛,电源供应器的设计及选用可以愈来愈轻巧。电源供应器的额定容量太小容易导致智能型充电器的无法被启动。这是因为电压提升功能的启动需符合它的启动输入电流值(Input Current)。举例来说,电源供应器的额定功率为40W且输出电压为19V时,功率保护点为电源供应器的额定功率的90%(即36W)。电压提升功能的启动电流最小为2安培。如果要让电压提升功能得以启动的话,则功率保护点必须从原本的36W往上增加到38W(19V×2A=38W)。然而,当电池的剩余容量过低或是电池因长期使用而老化,将无法满足原先的电力需求。此时,若系统总消耗功率大于电源供应器的额定功率,将容易导致计算机系统不正常关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计算机系统及其电源管理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计算机系统的电源管理方法。计算机系统的电源管理方法,包括:撷取电池的目前剩余容量,并自暂存器读取该电池的前次剩余容量;判断目前剩余容量是否等于前次剩余容量;当目前剩余容量不等于前次剩余容量,判断智能型充电器的电压提升功能(Voltage Turbo Boost,VTB)是否被启动(Enable),电压提升功能用以控制电池供电;当电压提升功能被启动,判断目前剩余容量是否小于取消门坎值;以及当目前剩余容量小于取消门坎值,取消电压提升功能并启动系统额定功率保护功能,系统额定功率保护功能启动后,设定系统额定功率保护点小于电源供应器的额定功率,当计算机系统的总消耗功率小于系统额定功率保护点,电池进行充电。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包括智能型充电器及系统负载。系统负载包括暂存器及嵌入式控制器。智能型充电器具有电压提升功能(Voltage Turbo Boost,VTB),电压提升功能用以控制电池供电。嵌入式控制器撷取电池的目前剩余容量,并自暂存器读取电池的前次剩余容量。嵌入式控制器判断目前剩余容量是否等于前次剩余容量。当目前剩余容量不等于前次剩余容量,嵌入式控制器判断电压提升功能是否被启动(Enable)。当电压提升功能被启动,嵌入式控制器判断目前剩余容量是否小于取消门坎值。当目前剩余容量小于该取消门坎值,嵌入式控制器取消(Disable)电压提升功能并启动系统额定功率保护功能。系统额定功率保护功能启动后,设定系统额定功率保护点小于电源供应器的额定功率。当计算机系统的总消耗功率小于系统额定功率保护点,电池进行充电。
为了对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方面有更佳的了解,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为依照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的方块图。
图2及图3绘示为依照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的电源管理方法。
图4绘示为步骤210的细部流程图。
[标号说明]
1:计算机系统 2:电源供应器
12:智能型充电器13:电池
14:系统负载141:嵌入式控制器
142:暂存器 143:中央处理器
144:图形处理器 201~216、2101~2105: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65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透明导电性薄膜
- 下一篇:一种跟踪线极化卫星穿越赤道通信不中断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