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潜育化稻田增氧排灌栽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86461.2 | 申请日: | 2014-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7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玉屏;朱德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A01G25/00;A01B79/02;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 地址: | 311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潜育化 稻田 排灌 栽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一种潜育化稻田增氧排灌栽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水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一半。南方稻区水稻播种面积占全国水稻总种植面积的80%以上,但由于低产田水稻栽插面积一直保持在1/3以上(约为1亿亩),制约着南方水稻的增产潜力,影响我国稻米乃至全国粮食安全。其中潜育化田占到整个低产田的一半,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江苏、江西,江苏及浙江。湖南是水稻生产大省,但由于有的地区粮食作物单一,重茬连作,用地与养地结合不够,使土壤耕层变浅,犁底层加厚,农田渍水严重,排灌不方便也不及时,潜育化面积达1260万亩,土壤通透性差,养分不易释放,速效性磷钾缺乏,容易发生僵苗,水稻产量低。因此,针对潜育化稻田尤其是山冲潜育化土壤的特点,采取适宜的增氧栽培方法,既不增加成本,又能确保水稻安全生产,形势迫在眉睫。
具体来说,山冲潜育化稻田具有如下特点:
土温度低:尤其是早稻育苗期间和水稻移栽期间,山冲潜育化稻田土温比改良田要低1~2℃,因而使水稻秧苗素质变差,移栽后水稻分蘖少发或不发。
有效养分含量低:土壤含氧量低,土壤微生物活性减弱,土壤在长期厌气状态下产生大量还原性物质~亚铁离子和硫化物。直接为害水稻,阻碍水稻对营养的吸收,不能提供水稻所需要的养分。
潜育化田的上述特点会导致水稻早发性差,有效穗数少,根系生长不良,水稻产量低,品质变差的特点,如果不采取措施,增加土壤氧含量,即使施肥种植水稻产量也难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是针对我国地势低洼的山冲田,排水不畅,土壤潜育化造成的水稻生长不良的问题,采用在秋季作物收获后进行翻耕晒垡+开深沟+增施硅肥,使耕层土壤疏松,增加耕层含氧量,改善土壤结构,使土表温度升高,有利于增强根系活力和分蘖发生能力,促进养分分解,利用钙、镁离子促进土壤形成稳定的团粒结构,从而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提高水稻产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潜育化稻田增氧排灌栽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翻耕晒垡:秋季作物收获后进行翻耕,犁耕深度18~22cm、旋耕深度12~16cm,翻耕晒垡的田用于第二年水稻种植;
(2)筛选耐潜性水稻品种:以品种敏感系数(VSC)和品种敏感指数(VSI)作为筛选指标,筛选适于潜育化稻田的早晚稻品种;
(3)旱育壮秧:选地势高、质地疏松、地下水位低、排水条件好、管理方便的旱地或菜地,每平方米苗床均匀施入硫酸铵60~80克、过磷酸钙80克、氯化钾40克,施肥后多次全面翻耕床土,达到肥土均匀混合,按每平方米苗床播露白芽谷140~190g,培育带蘖壮秧;
(4)增施硅肥:移栽前一周施入氮磷钾肥,同时按每亩增施硅肥30kg作为基肥,然后按畦面翻耕耙平;
(5)网络开沟:在基肥施用、田面平整后,沿稻田纵向每隔5~10m,开深50cm、宽20cm沟,横向每隔30~50m开深20cm、宽20cm横沟;
(6)施用追肥:当秧苗长至4.5~5.5叶时移栽,移栽5~7天后施用混有除草剂的分蘖肥;
(7)增氧促根灌溉:分蘖期全田保持平沟水至半沟水、再平沟水往复循环,至茎蘖数达到目标穗数的80%时及时排干沟中水进行晒田,晒至田面坚实,人下田行走不陷脚,田面出现细裂缝即可,水稻穗分化期和开花期保持沟中平水,其它时期保持半沟水即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品种敏感系数和品种敏感指数均小于1.10。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施入氮肥量占生个生育期用量的65%,磷肥量占生个生育期用量的100%,钾肥量占生个生育期用量的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稻研究所,未经中国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64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