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保险杠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86012.8 | 申请日: | 2014-05-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04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 发明(设计)人: | 朱平;卢家海;籍庆辉;冯奇;何健;张晓红;万党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R19/03 | 分类号: | B60R19/03 |
| 代理公司: |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 代理人: | 王毓理;王锡麟 |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碳纤维 复合材料 保险杠 结构 | ||
1.一种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拖钩块和填充泡沫,其中:本体与汽车的前纵梁相连,拖钩块与填充泡沫包覆于本体的内部,本体包括:两个对称位于后侧面的两侧且分别与汽车的前纵梁相连承载和传递牵引力的背板区域、位于前侧面用于抵抗低速碰撞压缩破坏的第一抗击区域、位于上侧面、下侧面和后侧面且三个面连续设置用于抵抗低速碰撞拉伸破坏的第二抗击区域、两个分别位于后侧面且分别连接一个背板区域和第二抗击区域用于实现拖钩块预埋的平台结构,以及位于两端部且各个侧面边界分别与背板区域、第一抗击区域和第二抗击区域相连用于吸收碰撞能量的吸收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本体中的厚度分布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背板区域以及平台结构,吸收区域以及第一抗击区域,第二抗击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拖钩块包括:设置于平台结构中用于传递牵引载荷至本体的前部结构和后部结构,用于与拖钩连接以承载和传递牵引载荷的套筒结构,其中:套筒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内筒和外筒,内筒通过内部的螺纹与拖钩连接以实现汽车的牵引,外筒的两端分别与前部结构和后部结构连接以实现牵引载荷的传递用于牵引车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平台结构包括右侧平台和左侧平台,其中,右侧平台预埋拖钩块,右侧平台的尺寸与预埋的拖钩块的尺寸相符合,左侧平台为结构对称平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601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旋转加强筋结构
- 下一篇:一种阻燃抗刮汽车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