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截面超薄壁轴承套圈外表面车削用的夹具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85475.2 | 申请日: | 2014-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01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邹小洛;刘成斌;张翠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维斯格轴承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31/02 | 分类号: | B23B31/02;B23Q3/00;B23B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截面 薄壁 轴承 圈外 表面 车削 夹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套圈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等截面超薄壁轴承套圈外表面车削用的夹具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轴承套圈车削加工的夹具都是径向方向夹紧受力,即三爪夹盘撑着轴承套圈内径加工外表面。在轴承套圈壁厚足够的情况下,其径向夹紧力对轴承套圈的变形可以忽略不计,加工精度在可控范围之内。
对于超薄壁轴承套圈,当车床上的三爪夹盘有足够的径向力撑着轴承套圈的内径时,其径向夹紧力会使轴承套圈产生很大的径向变形,此时轴承套圈的圆度变形量远远超过图纸的圆度要求。加工后,轴承套圈的弹性恢复使被加工表面圆度超差很大。当径向夹紧力造成的变形减小到图纸要求的圆度之内时,即使很小的切削力都会使轴承套圈在夹具中有打滑现象,造成车刀打坏,轴承套圈报废。轴承套圈因车削加工外表面圆度超差,使热处理工序产生的变形也越大,产生的废品也越多,若增大磨加工余量则生产效率又极低。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车削加工装置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的等截面超薄壁轴承套圈外表面车削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车削加工装置存在圆度超差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等截面超薄壁轴承套圈外表面车削用的夹具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车床夹具的夹紧力不会导致超薄壁轴承套圈的变形,可有效保证车削加工外表面的圆度及其它几何精度要求。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等截面超薄壁轴承套圈外表面车削用的夹具装置,包括:三爪卡盘、压板、顶尖以及尾架;所述三爪卡盘固定于机床上,所述三爪卡盘上套置待加工轴承套圈内表面的一端;所述压板设有台阶面,该台阶面上套置待加工轴承套圈内表面的另一端;所述顶尖固定于尾架上。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的,前述的等截面超薄壁轴承套圈外表面车削用的夹具装置,其中所述压板在靠近所述顶尖的一面的中心设有锥形槽,该锥形槽内容置所述顶尖的顶端。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至少具有下述优点及有益效果:采用该夹具装置装夹超薄壁轴承套圈车削加工外表面工序,不会因为车床夹具的夹紧力对超薄壁轴承套圈产生变形,很好的解决了超薄壁轴承套圈装夹受力易变形、尺寸不稳定、圆度超差和加工效率不高的缺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可有效保证车加工外表面的圆度和其它几何精度要求。满足了加工中自动定心定位精度,夹持均匀有力。本发明可以通过改变压板的尺寸,装夹不同尺寸的待加工的等截面超薄壁轴承套圈零件,并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夹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压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轴承套圈零件的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三爪卡盘 2:轴承套圈
3:压板 4:顶尖
5:尾架 6:台阶面
7:锥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等截面超薄壁轴承套圈外表面车削用的夹具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所示,一种等截面超薄壁轴承套圈外表面车削用的夹具装置,该夹具包括:三爪卡盘1、压板3、顶尖4和尾架5。所述的三爪卡盘1为标准的三爪卡盘,固定于机床上。所述的顶尖4安装在机床的尾架5上。所述的压板3置于顶尖4和待加工的轴承套圈2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维斯格轴承有限公司,未经洛阳维斯格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54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磨式弹性自密封蝶阀
- 下一篇:变速器换挡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