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瞬态稳态同时测试致密岩石渗透率的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82874.3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91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冯夏庭;陈天宇;张希巍;李元辉;杨成祥;金长宇;孔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8 | 分类号: | G01N15/08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819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瞬态 稳态 同时 测试 致密 岩石 渗透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瞬态稳态同时测试致密岩石渗透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轴压力室、偏压控制系统、围压控制系统、上端渗透系统、下端渗透系统、压差传感器、抽真空系统、恒温系统和数据控制采集系统;
所述的三轴压力室包括轴压室、围压室和试样加温装置;试样加温装置设置在围压室内;
所述的偏压控制系统与三轴压力室的轴压室相连通;
所述的围压控制系统与三轴压力室的围压室相连通;
所述的上端渗透系统,包括高压注入泵和至少1个储气容器,高压注入泵与储气容器的进气端相连通,储气容器的出气端通过三轴压力室围压室底部穿孔与试样上部相连通;
所述的下端渗透系统,包括高压注入泵和至少1个储气容器,高压注入泵与储气容器的进气端相连通,储气容器的出气端通过三轴压力室围压室底部穿孔与试样下部相连通;
所述的压差传感器,分别与上端渗透系统和下端渗透系统相连通,压差传感器靠近三轴压力室设置;
所述的抽真空系统,分别与上端渗透系统及下端渗透系统相连通;
所述的恒温系统,包括低温槽,所述的恒温系统分别与上端渗透系统的高压注入泵及下端渗透系统的高压注入泵相连接,上端渗透系统的储气容器和下端渗透系统的储气容器放置在低温槽内;
所述的数据控制采集系统,与三轴压力室的数据控制端、偏压控制系统的数据控制端、围压控制系统的数据控制端、上端渗透系统的数据控制端、下端渗透系统的数据控制端和压差传感器的数据控制端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瞬态稳态同时测试致密岩石渗透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端渗透系统包括高压气瓶、减压阀、高压注入泵、储气容器、压力传感器和截止阀;高压气瓶与减压阀的一端相连通,减压阀的另一端与高压注入泵的进气端相连通,高压注入泵的出气端与储气容器的进气端相连通,储气容器的出气端与三轴压力室的试样上部通过围压室底部穿孔相连通,在高压气瓶和减压阀之间、减压阀和高压注入泵之间、高压注入泵和储气容器之间、储气容器和三轴压力室试样上部之间均设置有截止阀,储气容器和三轴压力室试样之间的截止阀靠近三轴压力室设置,靠近三轴压力室的截止阀和三轴压力室的试样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瞬态稳态同时测试致密岩石渗透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端渗透系统包括高压气瓶、减压阀、高压注入泵、储气容器、压力传感器和截止阀,高压气瓶与减压阀的一端相连通,减压阀的另一端与高压注入泵的进气端相连通,高压注入泵的出气端与储气容器的进气端相连通,储气容器的出气端与三轴压力室的试样下部通过围压室底部穿孔相连通,在高压气瓶和减压阀之间、减压阀和高压注入泵之间、高压注入泵和储气容器之间、储气容器和三轴压力室试样下部之间均设置有截止阀,储气容器和三轴压力室试样之间的截止阀靠近三轴压力室设置,靠近三轴压力室的截止阀和三轴压力室的试样之间设置有压力传感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瞬态稳态同时测试致密岩石渗透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轴压力室的试样加温装置,包括试样表面的温度传感器、测油温传感器和加热线圈;试样表面的温度传感器紧贴试样放置,测油温传感器竖直放置于三轴压力室的围压室内,加热线圈紧贴三轴压力室围压室的侧壁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瞬态稳态同时测试致密岩石渗透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压控制系统、围压控制系统、上端渗透系统、下端渗透系统、抽真空系统、恒温系统和数据控制采集系统的管路均采用不锈钢耐压管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瞬态稳态同时测试致密岩石渗透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端渗透系统、下端渗透系统、抽真空系统、恒温系统的不锈钢耐压管线外部均包裹保温夹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瞬态稳态同时测试致密岩石渗透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端渗透系统或下端渗透系统的储气容器为1个或2个。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瞬态稳态同时测试致密岩石渗透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压控制系统和围压控制系统中均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数据输出端与数据控制采集系统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大学,未经东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287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