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日本囊对虾循环水多层养殖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182345.3 申请日: 2014-04-30
公开(公告)号: CN103947591B 公开(公告)日: 2017-01-11
发明(设计)人: 董宏标;张家松;段亚飞;罗愉城;李卓佳;梁柱华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山衍生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K61/00 分类号: A01K61/00
代理公司: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代理人: 谭英强
地址: 510300 ***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日本 对虾 循环 多层 养殖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水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日本囊对虾循环水多层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亦称竹节虾、花虾及车虾,主要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东岸至日本北海道、澳洲及斐济群岛,我国江苏以南沿海也有分布。该虾以其肉质细嫩,滋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是中、日等国消费者公认的名贵水产品。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日本囊对虾养殖范围由南向北逐渐扩大,近年来已发展成为全国沿海各地对虾养殖的主导品种之一。由于养殖方法的相对落后,当前我国日本囊对虾产量普遍较低,加之市场活虾需求量越来越大,所以价格持续看好。

    日本囊对虾领域性明显,残食性强,喜掩身避光,自然环境中白天潜伏在沙面1~3cm以下的沙层内,夜间活动。目前日本囊对虾养殖多在池中铺以细沙作为底质,随着养殖进行,沙层底部易积累大量污物难以分解,发黑发臭,致使对虾无从栖息,发病死亡;另外,该虾埋栖的习性亦为清池捕虾带来较大的不便,翻沙掏虾既费时费力,又增大虾体损伤几率。而且大量养殖废水的排放不仅浪费人力物力,增加养殖成本,还污染环境并造成病害的大范围传播。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养殖成本、提高对虾成活率的日本囊对虾循环水多层养殖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日本囊对虾循环水多层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   养殖系统设置,设置通过管道连通的养殖池和水质净化区,使水流可以在养殖池和水质净化区内循环流动,构成循环水系统,其中,养殖池的循环水出口位于池底中央,且在循环水出口上方设置多层底质框,所述多层底质框内放置埋栖底质;

b.   养殖用水前处理;

c.   养殖池内益生菌接种;

d.   水环境调节,调节养殖水体指标与待入池虾苗所处环境相近;

e.   养殖过程日常管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a中,埋栖底质采用改性处理的稻壳悬置于多层底质框的各层中构成,稻壳同时作为缓释型有机碳源为微生物所附着和分解利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稻壳的改性处理为稻壳先通过过筛和淡水浸泡去除杂物,再用浓度高锰酸钾浸泡,进行氧化和改性处理,最后用清水洗涤干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b中,养殖用水经过滤棉袋过滤后进入养殖池,每立方水体泼洒漂白粉1~2g,经6h以上作用后,用硫代硫酸钠中和余氯,曝气一天后使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c中,将芽孢杆菌1×109~1×1010 CFU/L、乳酸菌1×10~5×10CFU/L、红糖3~5g/L置于桶中混合,加水后充分曝气活化,使用筛绢网过滤后,加入EM菌1×109~5×109  CFU/L,按1L/m3水体定期全池泼洒上述混合液,泼洒后开启循环水系统使均匀分布。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d中,养殖水体与入池虾苗所处环境温度相差< 2℃,pH相差< 0.5,盐度相差< 2‰,养殖池顶棚遮光,控制光照<500勒克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e包括:e1.日常管理;e2.循环水系统运行与维护。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e2中,循环水系统在投喂后2h开启,循环水日处理量为养殖水体的50~10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e2中,在水质净化区中分多次添加当日投喂量60~80%的糖蜜以控制水体C/N值,维持微生物高效生长代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多层底质框提供了对虾的埋栖空间,而且由于是悬空多层结构,养殖过程中的污物不容易沉积在埋栖底质上,为对虾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提高对虾的成活率,也方便清池捕虾,同时,养殖废水在养殖池和水质净化区中不断等到净化而循环利用,减少了养殖成本,更能响应国家环保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循环水系统的平面布置图;

图2是本发明多层底质框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养殖池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曝气推水器的结构示意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山衍生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山衍生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823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