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加氢处理或加氢裂化的基于钼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79710.5 | 申请日: | 2014-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81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 发明(设计)人: | T.阿尔方臧;A.邦迪埃勒;C.勒让;P.雷博德;C.科佩雷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IFP新能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23/883 | 分类号: | B01J23/883;B01J23/881;B01J23/882;B01J27/051;C10G49/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邹雪梅;权陆军 |
| 地址: | 法国吕埃***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加氢 处理 加氢裂化 基于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要用于加氢处理或加氢裂化工艺的基于钼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涉及用于实施加氢处理和加氢裂化工艺中的氢化反应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催化剂由至少一种基于钼(Mo)、为其单体或二聚形式、具有至少一个Mo=O或Mo‑OR键或至少一个Mo=S或Mo‑SR键的单核前体—其中[R=CxHy,其中x≥1且(x‑1)≤y≤(2x+1),或R=Si(OR')3或R=Si(R')3,其中R'=Cx'Hy',其中x'≥1且(x'‑1)≤y'≤(2x'+1)]——和任选由至少一种第VIII族元素促进剂制成。所述前体沉积到适合其所用工艺的氧化物载体上,所述催化剂在低于200°C的温度下干燥,然后有利地在用于所述工艺前硫化。
发明领域
本发明描述了在加氢处理和加氢裂化工艺中涉及的氢化反应中以及在加氢裂化工艺中固有涉及的加氢裂化反应中特别有效的基于钼(Mo)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催化剂在加氢处理和/或加氢裂化工艺中的用途。
现有技术
在下列著作中分别充分描述了用于烃进料的加氢处理和加氢裂化的催化剂的组成和用途:Catalysis by transition metal sulphides, From Molecular Theory toIndustrial Application, 2013, H. Toulhouat, P. Raybaud和Hydrocracking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6, J. Scherzer, A. J. Gruia, Marcel Dekker Inc。
因此,精炼工艺中所用的催化剂——无论意在用于加氢处理还是加氢裂化反应,通常以由基于元素周期表的至少一种第VIB族的金属和任选至少一种第VIII族的金属的活性相的存在提供的加氢脱氢功能为特征。最常见的配方是钴-钼(CoMo)、镍-钼(NiMo)和镍-钨(NiW)类型。这些催化剂可以为本体形式(对加氢处理催化剂具有特定价值)或为负载态,在这种情况中使用不同性质的多孔固体。在该后一情况中,该多孔载体通常是非晶或低结晶氧化物(氧化铝、硅铝酸盐等),任选与沸石或非沸石材料结合。在制备后,构成所述催化剂的至少一种第VIB族的金属和任选至少一种第VIII族的金属通常以氧化形式存在。由于用于加氢裂化工艺(HCK)和加氢处理(HDT)工艺的活性和稳定形式是硫化形式,因此这些催化剂必须经过硫化步骤。这可以在与工艺相关的装置中(被称作器内硫化)或在将催化剂装入该装置之前(被称作器外硫化)进行。
技术人员通常知道上述应用领域中的良好催化性能是如下因素的作用:1) 待处理的烃进料的性质,2) 所用方法,3) 所选功能的操作条件,和4) 所用催化剂。在后一情况中,具有高催化潜力的催化剂还已知具有下列特征:1) 优化的加氢脱氢功能(相关的活性相理想地分散在载体表面并具有高活性相含量)和2) 在使用HCK反应的工艺的特定情况中,所述加氢脱氢功能与裂化功能之间的良好平衡。还应该指出,理想地,无论待处理的烃进料的性质如何,在开发高活性表面积的同时,催化剂的活性位点必须为试剂和反应产物可达,这导致所述催化剂的组成氧化物载体的结构和质地方面的特定约束。
形成加氢处理和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加氢脱氢相的普通方法由如下组成:使用“干浸渍”技术将包含至少一种第VIB族的金属和任选至少一种第VIII族的金属的前体沉积到氧化物载体上,接着熟化、干燥和任选煅烧的步骤,以致形成所用的所述金属的氧化物形式。接着最终硫化步骤,以生成如上所述的活性加氢脱氢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IFP新能源公司,未经IFP新能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97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