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自动备胎支架总成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78886.9 | 申请日: | 2014-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5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瑞林迪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43/04 | 分类号: | B62D4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380 天津市西青区杨***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自动 备胎 支架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自动备胎支架总成。
背景技术
汽车备胎是防止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轮胎出现爆胎时使用的备用轮胎,使用备胎时的最大速度较标准胎较低,且在到达目的地后宜及时更换成标准胎。更换轮胎时需要使用相应的支架来安装,现有的备胎支架通常使用备用轮胎升降器,用来车辆上用来安放备用轮胎的装置,同时,安放在备用轮胎升降器中的备用轮胎还可升降,以方便操作人员更换。现有备用轮胎升降器体积较大,结构不够紧凑,占用了车内较多的布置空间,在升降过程使用人工手动完成,需要较大力气,尤其在远途中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更换备用车轮便异常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汽车自动备胎支架总成,结构安装紧凑,实现了安装备胎过程升降时的自动控制,只需要一个人即可轻松完成换胎过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自动备胎支架总成,包括左备胎连接支架、右备胎连接支架,所述左备胎连接支架、所述右备胎连接支架分别与连接板固定连接,并对称分布在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型升降气缸、连接杆、备胎固定支架、备胎托架,所述微型升降气缸固定在所述左备胎连接支架与所述右备胎连接支架之间,并穿过所述连接板,所述微型升降气缸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备胎固定支架并与所述备胎托架固定连接,所述备胎托架设置在所述备胎固定支架下方,所述备胎固定支架下方设有第一距离传感器,所述备胎托架上设有设有第二距离传感器,所述第一距离传感器、所述第二距离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备胎固定支架包括底板和位于所述底板上的中空矩形结构。
所述备胎固定支架的底板上设有安装孔。
所述控制器位于所述连接板上,并设置在所述左备胎连接支架和所述右备胎连接支架之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取代了摇动手柄的方式实现备胎的升降,取代了轮胎升降器,实现了安装备胎过程升降时的自动控制,本发明结构安装紧凑,只需要一个人即可轻松完成换胎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左备胎连接支架,2、右备胎连接支架,3、连接板,4、微型升降气缸,5、连接杆,6、备胎固定支架,7、备胎托架,8、第一距离传感器,9、第二距离传感器,10、控制器,1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自动备胎支架总成,包括左备胎连接支架1、右备胎连接支架2,左备胎连接支架1、右备胎连接支架2分别与连接板3固定连接,并对称分布在连接板3的两侧,备胎支架总成还包括微型升降气缸4、连接杆5、备胎固定支架6、备胎托架7,微型升降气缸4固定在左备胎连接支架1与右备胎连接支架2之间,并穿过连接板3,微型升降气缸4与连接杆5固定连接,连接杆5穿过备胎固定支架6并与备胎托架7固定连接,备胎托架7设置在备胎固定支架6下方,备胎固定支架6包括底板和位于底板上的中空矩形结构,备胎固定支架6下方设有第一距离传感器8,备胎托架7上设有第二距离传感器9,第一距离传感器8和第二距离传感器9均由控制器10控制,控制器10位于连接板3上,并在左备胎连接支架1和右备胎连接支架2之间、微型升降气缸4附近,在备胎固定支架6的底板上设有安装孔11,用于与备胎连接。
用微型升降气缸4和连接杆5取代了摇动手柄的方式实现备胎的升降,也取代了现有的轮胎升降器,实现了安装备胎过程升降时的自动控制,只需要一个人即可轻松完成换胎过程,而且结构安装紧凑。
使用时,把备用轮胎放置在车架后悬靠近备胎架的地面上,用轮胎托架托住备用轮胎,开动微型升降气缸4,备用轮胎在连接杆5的拉力下慢慢上升,当备用轮胎上升到靠近备胎固定支架6时,第一距离传感器8根据设定的距离将信号传给控制器10,控制器10控制微型升降气缸4停止动作,适当调整备用轮胎使其上的孔与备胎固定支架6上的安装孔11相配合,然后用手拧紧螺母即可。当需要拆下备用轮胎时,拧下螺母,微型升降气缸4控制连接杆5向下运动,第二距离传感器9将感应信号传给控制器10,达到一定位置时微型升降气缸4停止动作。
以上对本发明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瑞林迪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瑞林迪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88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套片的CPCI工控机主板
- 下一篇:英语听力训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