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流态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8754.6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66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黄贺明;刘福财;王鸣珂;李斌;周思晴;孙俊阳;郭宗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贺明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4/0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44237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16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流态 密实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流态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活性粉末混凝土是由法国等西方国家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开发出的一种超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体积稳定的新型混凝土材料,该材料性能分为200MPa级和500MPa、800MPa级。主要原理是采用堆积密度原理设计混凝土材料组份,通过减小颗粒间的体积比来提高界面强度和致密度,通过钢纤维来调整抗折性能。现国内主要应用推广级别为200MPa级,性能抗压指标可达120~200MPA,抗折强度可达14~40MPA,弹性模量在45GPa以上,抗渗性能一般在P30以上,28天碳化检测为0,电通量小于40库伦。现国内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现已经在不断应用于在铁路工程、桥梁预制上。
由于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各方面的优越性能,被推广为世界未来发展和使用的主要混凝土材料。但由于现有活性粉末混凝土组分原材料成本高,混凝土胶凝材料使用量大,硅灰掺量比例高、混凝土粘度系数大,不易流动、工艺成型不好、不易形成自密实等特点,限制了粉末混凝土在建筑预制件行业中广泛使用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保证超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体积稳定性,而且能降低粘聚性、提高自密实性和流动性,且无泌水和离散现象、环保、低成本的超流态自密实混凝土,旨在解决现有活性粉末混凝土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超流态自密实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下列组分:
以及,一种超流态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按上述超流态自密实混凝土的配方称取各组分;
将钢纤维、水泥、硅粉、粉煤灰、矿粉、石灰石粉、河沙进行混合处理,形成混合物料;
向上述混合物料中加入高效减水剂和水,进行进一步混合处理,再加入碳酸钠粉进行混合。
本发明提供的超流态自密实混凝土,以河沙取代活性粉末混凝土中石英砂、掺有大量工业废渣取代水泥,价格相对低廉,其混凝土性能不仅能保持原有活性粉末混凝土的超高强度、高韧性、高耐久性、体积稳定指标,同时能大幅度降低粘聚性强现象且使其能够有自密实工作性能,流动性大幅度提高,且无泌水和离散现象,满足在广阔建筑构件领域中的应用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超流态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只需将各成分进行充分有序混合即可,方法简单可控,可操作性强,且生产出来的混凝土流动性和自密实性均很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流态自密实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下列组分:
具体地,所述硅酸盐水泥作为本发明实施例超流态自密实混凝土的基体组分之一,其与水一起形成胶凝材料发挥胶凝作用。所述硅酸盐水泥与水反应后形成坚固的水泥石,将混凝土中的集料颗粒牢固的粘结成整体,使混凝土具有一定的物理力学性能包裹集料表面并填充集料的空隙,使混镜土具有所需要的强度、耐久性等重要技能。作为本发明优选实施例,所述硅酸盐水泥选用粒径为30~60μm的52.5等级硅酸盐水泥,选用该硅酸盐水泥能够在水泥掺量较低的情况下,提供更多的OH根离子,便于矿物组分的二次反应。作为具体实施例,所述硅酸盐水泥的具体重量份数为500份、520份、530份、550份、580份、600份、620份、625份、650份等具体份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贺明,未经黄贺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87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