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纺织品废弃物再生棉加工工艺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178462.2 | 申请日: | 2014-04-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2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 发明(设计)人: | 王满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桐梓创兴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G11/00 | 分类号: | D01G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635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纺织品 废弃物 再生 加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综合利用领域,涉及一种纺织品废弃物再生棉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现在的纺织制造业生产中,产生的大量工业类纺织品废弃物,如纺纱、织布、服装加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和废丝等,都被当作垃圾掩埋或火力发电焚烧,这不但浪费资源,还严重污染了环境。
传统的再生棉加工工艺如图1所示,包括人工分拣、开棉、梳棉、余料开棉、梳棉、拼条、纺纱步骤,最终形成棉纱。
传统的开棉和梳棉工艺多采用齿轮配速来进行,而且多采用手动更换齿轮配速,工序复杂,机械运行时由于齿轮配比过程中的间隙存在会产生振动,导致生产纤维质量的不稳定,存在大量余料,必须进行二次开棉;在开棉过程中,温度和湿度对开棉纤维的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传统的开棉过程中,温差导致开棉纤维的长度和强度质量很难稳定;而在开棉机的结构上,都采用了两排罗拉压紧的结构,常常由于张力不足,影响了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一种纺织品废弃物再生棉加工工艺,从而达到了提高再生棉生产效率,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的效果。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纺织品废弃物再生棉加工工艺,包括人工分拣、开棉与梳棉、并条、纺纱步骤,在开棉与梳棉步骤中,对不同原料进行加湿的比例为原料重量的6%~8%,保证相对湿度为63%~67%,并利用设备通过适当力度的打击、牵拉和滚动的作用力来分离纤维束和除去杂质,并尽量减少纤维损伤;控制开棉与梳棉车间为20℃±2℃的恒温环境。
所述开棉与梳棉步骤中,采用三排罗拉压紧的结构,并采取变频控制,使原材料保持稳定的较大张力并匀速进料;所述开棉与梳棉步骤中,所采用的开棉机中的滚筒齿条为6.5齿/cm,齿角为95°,齿高为7.8mm;所述纺纱步骤中,采用转杯纺纱工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纺织品废弃物再生棉加工工艺,通过合理的湿度控制,同时采用三排罗拉压紧结构,并在恒温环境下采用变频控制,使得原材料一直处于稳定的较大张力状态下匀速进料,还可根据不同原料选择合适速率,精准控制单位时间内的进料量,达到了一次完成开棉与梳棉,无余料剩余,避免二次开棉的效果,恒温环境同时使得工艺更加稳定,提升了产品质量。
转杯纺纱的纺纱速度高,卷绕容量大,纺低级棉和废落棉有良好的适纺性,劳动环境可以得到较大改善。
综上所述,本技术方案通过合理的切割和开松,及低速高效的成纱工艺,简化的加工工艺极大地提高了再生棉纱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产品质量,并充分利用了回收的废旧边角料及其他纺织品,减少了填埋和焚烧纺织品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加工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加工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纺织品废弃物再生棉加工工艺,包括人工分拣、开棉与梳棉、并条、纺纱步骤。
(1)人工分拣:通过人工将废旧纺织品原料进行初步分类,并剔除不符合再加工要求的废料及杂质;
(2)开棉与梳棉:将原料送入开棉设备中进行开棉,开棉后送入梳棉设备完成梳棉。对不同原料进行加湿的比例为原料重量的6%~8%,保证相对湿度为63%~67%,并利用设备通过适当力度的打击、牵拉和滚动的作用力来分离纤维束和除去杂质,并尽量减少纤维损伤;通过加热地板和中央空调的配合,控制开棉与梳棉车间为20℃±2℃的恒温环境。
在开棉设备中,采用的开棉机中的滚筒齿条为6.5齿/cm,齿角为95°,齿高为7.8mm,可减少纤维损伤,提高产品成品率;在梳棉设备中,采用三排罗拉压紧的结构,并对罗拉采取变频控制,使原材料保持稳定的较大张力并匀速进料,根据不同原材料来选择合适的转速,可精确控制单位时间内的进料量,一次完成开棉与梳棉,不留余料。
按工厂实际用棉、生产质量、消耗量及对应成分消耗量数据,根据不同成分的原材料选择对应的针布组合和新布针技术,选择梳棉机锡林、道夫、刺辊和盖板的速度,找到最佳平衡点。
(3)并条:将梳棉完成的纤维进行并合、牵伸、混合、成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桐梓创兴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桐梓创兴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84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讯防弹头盔
- 下一篇:用于嵌入式数控设备的柔性加减速控制插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