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蓄电池综合维护仪及浮充状态下甄别蓄电池物理损坏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77675.3 | 申请日: | 2014-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8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永强 |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44;H02J7/00 |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李琪 |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兰州市***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综合 维护 状态 甄别 物理 损坏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集蓄电池主要参数采集和网络化传输、在线恢复劣化蓄电池性能的铅酸蓄电池综合智能管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蓄电池综合维护仪;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浮充状态下用该综合维护仪甄别蓄电池物理损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通信、电力、银行、铁路等各系统得到广泛使用的固体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具有重量轻、占地少、污染小、少维护等突出优点。蓄电池在投入使用后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电池劣化,电池供电能力下降,主要是以下几种原因:1)电池投入使用后,虽然有整流器给电池组充电,但由于电池组是由多节单体电池串联组成,常规的整流器只是对整组电池进行充电,势必会导致各节单体电池充电不均匀而产生劣化。2)电池作为备电系统,为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频繁放电、过放电等情况时有发生,这是导致电池出现硫化现象的主要原因。3)蓄电池所处工作环境恶劣、整流器充电参数设置不当等因素也会导致电池劣化。4)电池因达到设计寿命、自身品质问题、严重劣化等因素而产生的物理损坏。总而言之,导致电池劣化的因素很多,除因物理损坏电池是真正无法使用、需要更换外,其它情况导致的电池劣化是通过一定技术手段恢复的。但由于目前的电池维护方法无法在劣化电池中准确锁定物理损坏电池,往往是只要电池性能下降导致无法满足使用需求,就整组更换,造成极大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电池综合维护仪,能够在浮充过程中提升蓄电池性能,恢复非物理损坏导致的蓄电池劣化现象。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上述综合维护仪在浮充状态下甄别蓄电池物理损坏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电池综合维护仪,包括依次相连接的中央控制及计算单元、数据采集/输出模式选择单元、除硫/充电模式选择单元、脉冲/充电发生单元和输出单元;中央控制及计算单元和数据采集/输出模式选择单元分别与数据采集单元相连接。
本发明所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上述蓄电池综合维护仪在蓄电池浮充状态下甄别蓄电池物理损坏的方法:
步骤1:首先通过蓄电池连接排将多个蓄电池串联组成蓄电池单元,将蓄电池综合维护仪的电源接口接入交流市电220V,蓄电池综合维护仪的设备输出/采集接口通过多根输出电缆线与各蓄电池的正负极相连接,蓄电池综合维护仪的电流采样接口接至霍尔电流传感器,用于电流信号的采样;蓄电池综合维护仪的网络通讯接口通过网线连接至交换机/路由器的RJ45接口;
将PC机与蓄电池综合维护仪连接,通过PC机向蓄电池综合维护仪下发各项预设参数,该预设参数包括检测保护-均衡充电转换门限、均衡充电-脉冲除硫转换门限和蓄电池性能分类各档电压值,设置完成后,重新启动蓄电池综合维护仪,调整蓄电池综合维护仪的输出脉冲和充电电压;
步骤2:中央控制及计算单元发出数据采集信号,数据采集/输出模式选择单元将该数据采集信号传递给数据采集单元,数据采集单元根据接收到的数据采集信号对多个蓄电池进行数据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发送至中央控制及计算单元,中央控制及计算单元将接收的采集到的数据与预先设置的检测保护-均衡充电转换门限值进行比较,对电池是否出现劣化进行初步判断:如果采集到的数据未超过预先设置的保护-均衡充电转换门限值,继续循环进行检测保护,并生成与“电池性能较好,可继续使用”对应的蓄电池性能分类标志;同时,中央控制及计算单元将接收到的各项采集数据汇总形成包含蓄电池各项运行参数、蓄电池性能分类标志、设备编号、采集日期和时间的数据,发送至数据发送单元,由数据发送单元通过网络发送至与蓄电池综合维护仪配套使用的服务器,该服务器根据收到数据中的蓄电池性能分类标志将该电池归类为“电池性能较好,可继续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永强,未经陈永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76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