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型火电机组辅机冷却水系统充水阀位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7607.7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24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5 |
发明(设计)人: | 白东海;邢津;丁满堂;张志刚;倪子俊;杜艳生;周策;贾峰生;温武;孙昌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5D9/12 | 分类号: | G05D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迪 |
地址: | 0300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系统 冷却水系统 充水阀 辅机 充水 大型火电机组 延时模块 开关量 实时在线优化器 高值监视模块 集散控制系统 冷却水进口 工作效率 减法模块 脉冲模块 液位开关 模拟量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火电机组辅机冷却水系统的充水阀位控制系统,采用集散控制系统中的开关量延时模块,模拟量延时模块,与模块,脉冲模块,RS触发器模块,减法模块,高值监视模块,和开关量切换模块搭建成的充水阀位控制实时在线优化器,介入辅机冷却水系统已有充水控制系统中,构成一个独立的充水阀位控制系统,解决了现有控制系统充水过程中液位开关误发,冷却水进口压力下降太快等技术问题,提高了辅机冷却水系统充水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控制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火电机组辅机冷却水系统充水阀位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充水控制系统的目的是根据辅机冷却系统运行的需要,对各个冷却扇段进行相应的充水。每个冷却扇段整合相关的冷却三角元件及其对应的进水管、出水管和泄水管,它们并行布置并且独立工作,因此有4个同样的充水控制冷却扇段的充水控制系统。
程序按控制逻辑关闭传送泵排水侧电动阀和溢水阀且打开传送泵充水侧电动阀,启动1台运行传送泵,关闭冷却扇段泄水阀和冷却扇段进出水连通阀,点动控制打开冷却扇段进水阀和冷却扇段出水阀,且全部打开冷却扇段冲氮进口阀。在等待冷却扇段充水约8min后,如果冷却扇段排气管道液位开关闭合,且膨胀水箱为正常水位停止1台运行传送泵,关闭传送泵充水侧电动阀和冷却扇段冲氮进口阀。
但在实际充水过程中,液面波动会使液位开关误发;其次,充水过程中进出水阀开门过快会使冷却水进口压力下降太快,导致循环水泵出口失压。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大型火电机组辅机冷却水系统的充水阀位控制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控制系统充水过程中液位开关误发,冷却水进口压力下降太快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大型火电机组辅机冷却水系统的充水阀位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与模块、第二与模块、第一高报模块、第二高报模块、第三高报模块、第一开关量延时模块、第二开关量延时模块、高低报模块、开关量选择模块、模拟量延时模块、减法模块、脉冲模块、或模块以及RS触发器模块;
其中,打开冷却扇段进水阀或出水阀的指令输入第一与模块的第一输入端,阀位信号输入第一高报模块的输入端,第一高报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一与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一与模块的输出端与RS触发器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液位开关信号同时输入第一开关延时模块和第二开关延时模块的输入端,第一开关延时模块的输出端与开关选择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第二开关延时模块的输出端与开关选择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阀位信号输入高低报模块的输入端,高低报模块的输出端与开关选择模块的第三输入端连接,开关选择模块的输出端与或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压力信号同时输入模拟量延时模块的输入端和减法模块的第二输入端,模拟量延时模块的输出端与减法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减法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高报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二高报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与模块的第一输入端连接,阀位信号输入第三高报模块的输入端,第三高报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与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第二与模块的输出端与脉冲模块的输入端连接,脉冲模块的输出端与或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或模块的输出端与RS触发器模块的第二输入端连接,RS触发器模块的输出端与阀门开关连接。
优选地,所述阀位信号由阀位变送器产生,所述压力信号由压力变送器产生。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至少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大型火电机组辅机冷却水系统充水阀位控制系统,通过对冷却水压力信号、阀位信号高低限的判断利用RS触发器模块等搭建成充水阀位控制系统实时在线优化器实现辅机冷却水系统充水阀位控制,解决了现有充水控制系统充水过程中液位开发误发,冷却水进口压力下降等问题,且提高了辅机冷却水系统充水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76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家用智能米仓
- 下一篇:一种加载在水下机器人平台上的可装卸顶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