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凸包状仿生织构化铬镀层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7520.X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27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胡文彬;刘磊;刘德荣;钱嘉斌;吴忠;沈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3/10 | 分类号: | C25D3/10;C25D5/18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牛山;陈少凌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凸包状 仿生 织构化铬 镀层 沉积 制备 方法 及其 用途 | ||
1.一种凸包状仿生织构化金属铬镀层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待沉积基体材料表面经打磨抛光、除油、酸洗活化、预沉积处理;
步骤二、将所述预沉积处理后的基体材料置于温度为35~70℃的酸性镀铬电解液中进行电沉积,制备凸包状织构化金属铬镀层;所述电沉积程采用阶梯上升和脉冲方波组合电流;
步骤三、所述凸包状织构化金属铬镀层在200~400℃的温度下热处理0.5~2.0小时,即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包状仿生织构化金属铬镀层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打磨抛光至待沉积基体材料表面粗糙度为0.1~0.5微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包状仿生织构化金属铬镀层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酸性镀铬电解液中含有150~400g/L铬酐,2.0~3.0g/L硫酸,0.01~3.0g/L聚乙二醇,0.01~2.5g/L羟乙基磺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凸包状仿生织构化金属铬镀层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分子量为4000~20000。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凸包状仿生织构化金属铬镀层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二醇与羟乙基磺酸的总含量为0.1~3g/L,其中,聚乙二醇与羟乙基磺酸的重量比为(1.0~2.0)∶(0.5~1.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包状仿生织构化金属铬镀层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阶梯上升电流为电流密度由0A/dm2、I1、I2、I3依次上升的三阶段阶梯上升电流;其中,I1为I3的15~30%,I2为I3的70~80%,I3为90~200A/dm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凸包状仿生织构化金属铬镀层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阶段初始电流密度由0A/dm2经10~30s上升至20~40A/dm2并保持60~120s。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凸包状仿生织构化金属铬镀层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阶段初始电流密度由20~40A/dm2经30~60s上升至70~150A/dm2并保持120~180s。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凸包状仿生织构化金属铬镀层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阶段初始电流密度由70~150A/dm2经10~30s上升至90~200A/dm2。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包状仿生织构化金属铬镀层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所述脉冲方波电流的平均工作电流密度为90~200A/dm2,方波振幅ΔI为10~30A/dm2,频率为100~1000Hz,保持时间为600s~2500s。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凸包状仿生织构化金属铬镀层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热处理后的凸包状织构化金属铬镀层的表面粗糙度为1.0~6.0微米、峰值密度为50~200/cm、表面维氏硬度可达700~1100Hv,厚度为25~60微米。
12.一种采用如权利1~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沉积制备方法在机械构件的耐磨表面、导向传输表面制备织构化铬镀层中的用途。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构件为表面平滑接触的机械接触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752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化学回热循环的可旋转双燃料喷嘴
- 下一篇:钢球造芯浇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