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176799.X | 申请日: | 2014-04-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0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 发明(设计)人: | 高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本梅 |
| 主分类号: | A61K36/9068 | 分类号: | A61K36/9068;A61P25/02;A61K31/045;A61K33/06;A61K33/26;A61K33/30;A61K35/413;A61K35/56;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77100 山东省枣庄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神经炎 中药 药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中草药为原料制备的中药药物,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面神经炎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急性发病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或贝耳(bell)麻痹。发病机制主要是由病毒感染所致,其绝大部分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所致,Hunt综合征的面神经炎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所致,此外,EB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也可导致面神经炎。面神经炎的另一主要诱因是疲劳、耳面部受凉,导致面神经营养的微血管痉挛,引发局部缺血、缺氧。无论是缺血还是病毒感染都会导致面神经组织水肿,面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而致面瘫,因此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面部神经水肿,促使功能恢复是治疗面神经炎的主要措施。面神经炎的治疗目前采用的方法有:急性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病毒、服用维生素B族药物,给予超短波透热红外线照射,或耳后茎乳孔周围的局部热敷以改善微循环,尽早进行患肌功能锻炼等;而超短波透热红外线照射,或耳后茎乳孔周围的局部热敷的效果都比较差,不能较快的减轻病变部位的水肿、疼痛,由于水肿,疼痛,更严重影响了患者对患肌的功能锻炼,造成患侧功能锻炼的效果很差,受损的面部功能恢复的速度非常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外用中药药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药物,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的中药原料,采用以下步骤制成:
紫草10g、金银花15g、蒲公英10g、板蓝根10g、花椒4g、茵陈15g、栀子5g、全蝎2g、当归3g、山豆根5g、大血藤10g、威灵仙6g、防己6g、大黄6g、川芎10g、红花10g、丹参10g、白鲜皮6g、桂枝3g、细辛3g、白薇6g、丝瓜络10g、 白芨10g、伸筋草10g、紫竹根3g、姜黄3g、生天南星6g、黄药子3g、天花粉10g、儿茶3g、鱼腥草15g、穿心莲10g、紫背天葵15g、半枝莲30g、金钱草15g、海螵鞘5g、鲜野菊花10g、鲜芦荟10g、西瓜霜10g、冰片0.3g、牛黄0.3g、珍珠1g、煅石膏15g、马钱子0.5g、吴茱萸3g、海马6g、赤石脂3g、五倍子5g、炉甘石3g、鲜艾叶6g、鲜土豆6g、鲜姜6g、甘草3g;
其制作步骤为:(1)将上述中药原料中, 紫草10g、金银花15g、蒲公英10g、板蓝根10g、花椒4g、茵陈15g、栀子5g、全蝎2g、当归3g、山豆根5g、大血藤10g、威灵仙6g、防己6g、大黄6g、川芎10g、红花10g、丹参10g、白鲜皮6g、桂枝3g、海螵鞘5g、细辛3g、海马6g、五倍子5g、甘草3g一同浸泡30分钟,然后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沸后20分钟漉出煎液,第二次煎煮沸后10分钟漉出煎液,合并两次的煎液浓缩至500ml,按常规用量加入苯甲酸钠1.5g混匀,装入无菌瓶内备用;
(2)紫背天葵15g、马钱子0.5g、吴茱萸3g、白薇6g、丝瓜络10g、白芨10g、伸筋草10g、紫竹根3g、姜黄3g、生天南星6g、黄药子3g、天花粉10g、儿茶3g、鱼腥草15g、穿心莲10g、半枝莲30g、金钱草15g、赤石脂3g粉碎成细粉,过筛后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备用;
(3)西瓜霜10g、冰片0.3g、牛黄0.3g、珍珠1g、煅石膏15g、炉甘石3g研成细粉,采用环氧乙烷灭菌备用;
(4)鲜野菊花10g、鲜芦荟10g、鲜艾叶6g、鲜土豆6g、鲜姜6g,用时将鲜品捣成泥状;
取步骤(1)中的备用品30ml~40ml,取步骤(3)中的6g备用细粉,溶解混匀,再取步骤(2)中的15g备用细粉加入(1)和(3)的汇合物中搅拌成膏状,最后再加入步骤(4)中捣成泥状的药物,搅拌均匀为最终药膏。
一种治疗面神经炎的中药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其制作步骤为:
(1)将中药原料紫草10g、金银花15g、蒲公英10g、板蓝根10g、花椒4g、茵陈15g、栀子5g、全蝎2g、当归3g、山豆根5g、大血藤10g、威灵仙6g、防己6g、大黄6g、川芎10g、红花10g、丹参10g、白鲜皮6g、桂枝3g、海螵鞘5g、细辛3g、海马6g、五倍子5g、甘草3g一同浸泡30分钟,然后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沸后20分钟漉出煎液,第二次煎煮沸后10分钟漉出煎液,合并两次的煎液浓缩至500ml,按常规用量加入苯甲酸钠1.5g混匀,装入无菌瓶内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本梅,未经高本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67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鼻息肉的外用中药
- 下一篇:一种治疗慢性咽炎的中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