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缸式压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6513.8 | 申请日: | 2014-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16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蒋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联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63/02 | 分类号: | B65B6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金英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8 | 代理人: | 袁英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缸式压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动式减震器的减震弹簧压缩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油缸式压料装置。
背景技术
充气式减震器主要用于汽车的防震用,气动式减震器包括贮油桶、减震盘和减震弹簧等,减震盘焊接在贮油桶上,减震弹簧套在贮油桶上且减震弹簧设置在减震盘上。工人将减震器装配完成后,需要将减震弹簧压缩100mm~200mm后,再将减震弹簧锁住才能将其放入包装箱内。然而,这种充气式减震器在被压缩时会产生10kgf的反弹力,装配时仅靠人工一个一个的压缩,非常费力,一个人一天只能包装100个,很难满足市场需求量大的特点,因此,仅靠人工来压缩弹簧费时费力,不推广采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节省工人劳动量、能一次性压缩两个气动式减震器、提高工人效率的油缸式压料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油缸式压料装置,它包括立柱、工作台、油缸、连杆I、连杆II、压板I和压板II,立柱垂直于工作台且设置在工作台上,压板I和压板II均铰接在立柱上,压板I和压板II位于立柱的两侧且压板I和压板II对称设置,油缸垂直于工作台且固定安装在立柱上,连杆I和连杆II设置在立柱的两侧,连杆I的一端铰接在油缸的活塞杆上,连杆I的另一端铰接在压板I上,连杆II的一端铰接在油缸的活塞杆上,连杆II的另一端铰接在压板II上。
所述的连杆I和连杆II对称设置在立柱的两侧。
所述的油缸的活塞杆向下固定安装在立柱的侧面上。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的连杆I和连杆II设置在立柱的两侧,连杆I的一端铰接在油缸的活塞杆上,连杆I的另一端铰接在压板I上,连杆II的一端铰接在油缸的活塞杆上,连杆II的另一端铰接在压板II上,压缩减震器减震弹簧前,先将两个气动式减震弹簧垂直放置在工作台上,且将两个气动式减震分别放置在压板I和压板II的下方,压缩减震弹簧时,启动油缸,油缸的活塞杆伸出,油缸的作用力分别作用到连杆I和连杆II上,连杆I和连杆II分别带动压板I和压板II向下旋转,压板I和压板II分别将减震弹簧压缩,当减震弹簧被压缩到100mm~200mm内时,锁住减震弹簧并将产品放入包装箱内,因此,能一次性压缩两个气动式减震器、提高工人效率、节省工人劳动量。当控制油缸的活塞杆缩回时,压板I和压板II向上旋转,从而为下次压缩减震弹簧做准备,实现了连续加工。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柱,2-工作台,3-油缸,4-连杆I,5-连杆II,6-压板I,7-压板II。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油缸式压料装置,它包括立柱1、工作台2、油缸3、连杆I4、连杆II5、压板I6和压板II7,立柱1垂直于工作台2且设置在工作台2上,压板I6和压板II7均铰接在立柱1上,压板I6和压板II7位于立柱1的两侧且压板I6和压板II7对称设置,油缸3垂直于工作台2且固定安装在立柱1上,连杆I4和连杆II5设置在立柱1的两侧,连杆I4的一端铰接在油缸3的活塞杆上,连杆I4的另一端铰接在压板I6上,连杆II5的一端铰接在油缸3的活塞杆上,连杆II5的另一端铰接在压板II7上。
如图1所示,连杆I4和连杆II5对称设置在立柱1的两侧,油缸3的活塞杆向下固定安装在立柱1的侧面上。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压缩减震器减震弹簧前,先将两个气动式减震弹簧垂直放置在工作台2上,且将两个气动式减震分别放置在压板I6和压板II7的下方,压缩减震弹簧时,启动油缸3,油缸3的活塞杆伸出,油缸3的作用力分别作用到连杆I4和连杆II5上,连杆I4和连杆II5分别带动压板I和压板II7向下旋转,压板I6和压板II7分别将减震弹簧压缩,当减震弹簧被压缩到100mm~200mm内时,锁住减震弹簧并将产品放入包装箱内,因此,能一次性压缩两个气动式减震器、提高工人效率、节省工人劳动量。当控制油缸3的活塞杆缩回时,压板I6和压板II7向上旋转,从而为下次压缩减震弹簧做准备,实现了连续加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联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联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65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