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银柴颗粒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5789.4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47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钟茂团;黎勇;吴诗惠;林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90 | 分类号: | G01N30/90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6 | 代理人: | 刘克勤 |
地址: | 6181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颗粒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银柴颗粒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银柴颗粒是《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三册收载的品种,标准编号为WS3-B-2612-97,处方为忍冬藤、芦根、薄荷、柴胡、枇杷叶,是纯中药的颗粒剂,它具有清热、解表、止咳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咳嗽等疾病,是目前市场上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咳嗽等疾病的常用药品。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完善的检测方法对其有效成份进行相应的检测,那么可能导致不法厂商在生产药品时不严格按照处方的剂量配料,肆意减少价格高的原料,致使药品的疗效明显下降,影响药品的安全有效,严重损害患者的利益。另一方面,本药品的处方来源于《伤寒杂病论》中的名方银柴芦根汤,处方中柴胡用量较大,占整个处方量的三四之一,其功效主要是和解少阳,扶正祛邪。由于近年来柴胡的使用量较大,但其产量有限,其伪品大叶柴胡也被有意或者无意混入使用,大叶柴胡中含有柴胡毒素和乙酰柴胡毒素,这两种成份都是有毒物质,已经多次发生因服用混有大叶柴胡的药品而中毒的药害事件,所以控制大叶柴胡很有必要。《山东医药工业》于2003年第二十二卷第5期发表了《对中国药典2000年版柴胡检验方法的补充》一文,探讨过药典上大叶柴胡药材的鉴别控制问题,但是其方法有明显的不足,文中披露放置24小时,其检测时间太长,不利于药品生产过程控制和药品质量监督检查;柴胡毒素和乙酰柴胡毒素含量相对较低,点样仅2μl,点样量过少,影响检验的准确性;柴胡毒素和乙酰柴胡毒素含量相对较低,在紫外灯下检视,不用显色剂显色来观察,观察效果不好,更主要的是银柴颗粒处方药味多、所含成份复杂,其它成份会产生混淆和干扰,所以,寻找一种更好的办法来控制大叶柴胡的混入已是当务之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银柴颗粒的检测方法,可有效地监测不法厂商少投或不投相应原料,同时监测伪品大叶柴胡的混入,防止服用后中毒的药害事件的发生,使该药品安全有效,并保证了银柴颗粒的临床疗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本银柴颗粒的处方是:忍冬藤300g、芦根300g、薄荷100g、柴胡300g、枇杷叶200g。
本银柴颗粒的检测方法,包括性状、鉴别、检查项目;其中,鉴别包括对薄荷药材中的薄荷脑的鉴别、忍冬藤的鉴别、柴胡的鉴别、大叶柴胡中柴胡毒素和乙酰柴胡毒素的鉴别。
薄荷药材的薄荷脑的鉴别:以薄荷脑为对照品,以苯-醋酸乙酯为展开剂,用薄层色谱法鉴别;
忍冬藤的鉴别:以忍冬藤对照药材为对照,以乙酸丁酯-甲酸-水为展开剂,用薄层色谱法鉴别;
柴胡的鉴别:以柴胡对照药材为对照,以乙酸乙酯-乙醇-水为展开剂,用薄层色谱法鉴别;
柴胡毒素和乙酰柴胡毒素的鉴别:以柴胡毒素、乙酰柴胡毒素为对照品,以正已烷-乙酸乙酯为展开剂,用薄层色谱法鉴别;
检测方法如下:
(1)薄荷脑的鉴别
取本品12g,加60~90℃石油醚30ml,密塞,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薄荷脑对照品,加60~90℃石油醚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10~20μl、对照品溶液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醋酸乙酯=17~21:0.8~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香草醛硫酸溶液:乙醇=1:4的混合溶液,在100℃烘5~10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2)忍冬藤的鉴别
取本品3g,研细,加甲醇15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1m1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忍冬藤对照药材3g,粉碎成粗粉,加甲醇15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1m1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药材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乙酸丁酯:甲酸:水=8~12:4~6:3.5~4.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波长为365nm的紫外光灯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柴胡的鉴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逢春制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57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