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辐射安全监测设备检测系统及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4834.4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56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李宏伟;艾明泽;杨元第;陈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T1/16 | 分类号: | G01T1/16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任玉龙 |
地址: | 11000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辐射 安全 监测 设备 检测 系统 设计 方法 | ||
1.一种辐射安全监测设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辐射安全监测设备检测系统,包括标准射线辐射源;所述的标准射线辐射源,包括前光阑系统(1),快门系统(2),铅容器(3),转子(4),传动定位系统(5),底座(6),激发装置(7),辐射源(8),门源(9),监控系统(10),辐射源整体结构(11),辐射安全监测设备支撑平台系统(12),图像采集系统(13),图像处理系统(14),数据上传系统(15),安全联锁系统(16);
其中:辐射源整体结构(11)为圆桶状结构,辐射源整体结构(11)前端安装有光阑系统(1);光阑系统(1)的前端外部安装有门源(9);光阑系统(1)的后端安装有快门系统(2);铅容器(3)布置在辐射源整体结构(11)内部;转子(4)通过转动轴与传动定位系统(5)连接;转子(4)上均布有2~9个通孔,通孔中安装有不同强度的标准辐射源(8);激发装置(7)位于转子(4)的最下端通孔的后部位置,激发装置(7)位于光阑系统(1)的轴线上;底座(6)布置在辐射源整体结构(11)底部;
辐射源整体结构(11)和辐射安全监测设备支撑平台系统(12)分别与监控系统(10)连接;图像采集系统(13)通过图像处理系统(14)和数据上传系统(15)与监控系统(10)连接;安全联锁系统(16)与监控系统(10)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安全监测设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定位系统(5)的动力源为气缸驱动。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安全监测设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光阑系统(1)包括7~11组,等间距布置。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安全监测设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辐射源(8)为2~9个。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安全监测设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快门系统(2)由两个同心轴承支撑,由固定的机械装置定位,快门孔道轴线与辐射源(8)射束轴完全重合。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安全监测设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辐射安全监测设备支撑平台系统(12),包括导轨(1201),底部小车(1202),底部驱动电机(1203),底部传动系统(1204),上部小车(1205),上部驱动电机(1206),上部传动系统(1207),旋转平台(1208),旋转驱动电机(1209),旋转平台连接装置(1210),监测设备支架(1211),上部小车轮(1212),底部小车轮(1213);
其中:底部小车(1202)通过底部小车轮(1213)安装在导轨(1201)上,底部小车(1202)能沿导轨(1201)长度方向移动,底部驱动电机(1203)通过底部传动系统(1204)与底部小车轮(1213)连接;
上部小车(1205)通过上部小车轮(1212)安装在底部小车(1202)上,上部小车(1205)能沿垂直导轨(1201)长度方向移动,上部驱动电机(1206)通过上部传动系统(1207)与上部小车轮(1212)连接;
旋转驱动电机(1209)安装在上部小车(1205)上,旋转驱动电机(1209)通过旋转平台连接装置(1210)与旋转平台(1208)连接,监测设备支架(1211)安装在旋转平台(1208)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未经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483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