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零运动的控制力矩陀螺框架角速度控制量的确定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74771.2 | 申请日: | 2014-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17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 发明(设计)人: | 雷拥军;王淑一;宗红;李明群;田科丰;姚宁;朱琦;刘洁;李晶心;何海锋;曹荣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5D1/08 | 分类号: | G05D1/08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陈鹏 |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运动 控制 力矩 陀螺 框架 角速度 确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天器制导、导航与控制领域,涉及一种控制力矩陀螺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具有快速机动需求的卫星一般采用控制力矩陀螺(CMG)群作为执行机构,使其具有滚动轴和俯仰轴多轴快速姿态机动的能力。由于执行机构中工作的控制力矩陀螺数量通常大于3个,因此对于执行机构,其在零动量下具有无穷多个框架角位置解。但在这些框架角位置下,CMG输出的合力矩特性是不同的。为了实现包括奇异规避的良好力矩输出要求,通常期望卫星在姿态稳定时低速框架角要保持在给定的标称值附近。
现有CMG在低转速下的控制方法,缺乏回归标称位置的控制策略。因此,当卫星存在外扰作用,或经历姿态机动使低速框架大角度运动后,在星体姿态稳定后的低速框架角位置往往保持在新的平衡位置,无法再回到原有设计的标称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基于零运动的确定CMG回归标称位置的框架角速度控制量获取方法,避免外扰作用下或大角度机动后低速框架角偏离标称位置而保持在其他平衡位置,确保CMG具有良好的构型。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基于零运动的控制力矩陀螺框架角速度控制量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测量得到控制力矩陀螺的实时框架角δ;
(2)计算得到控制力矩陀螺的实时框架角δ与框架角标称值δ0之间的误差Δδ=δ0-δ;
(3)采用公式
(4)根据期望的控制力矩Tc,采用公式解算得到相应的框架角速度控制量式中H0为单个控制力矩陀螺的角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47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电装置
- 下一篇:用于持久性指针管理的软件转换后备缓冲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