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脱硫废水余热回收处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73340.4 | 申请日: | 2014-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63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其彬;林育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发环保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6 | 分类号: | C02F1/1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戚东升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硫 废水 余热 回收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一种脱硫废水余热回收处理方法,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脱硫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007年,国家新颁布的《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明确要求在钢铁、电力、化工、煤炭等重点行业推广废水循环利用,努力实现废水少排放或零排放。2013年,两高出台司法解释:违规排放承担刑责。国家及各级环评报告书中,对电厂脱硫废水设置排放口,明确要求“零排放”。目前,火电厂湿法脱硫废水呈现弱酸性,悬浮物多、颗粒小,主要成份为粉尘和脱硫产物 (CaSO4 和 CaSO3) ,含有可溶性的氯化物和氟化物等,还有汞、砷和铬等重金属,采用中和、絮凝、沉淀等化学方法处理后的废水仍不能很好地达标排放,导致处理后的废水无法进入系统回用。
现有脱硫废水处理工艺有洒煤法、冲灰法、膜法等,其中:洒煤法送进煤场、浇灌用,处理后氯离子还是通过燃烧系统随烟气进入脱硫废水中,氯浓度无法降低,直接影响脱硫效率,腐蚀脱硫设备,减少脱硫设备寿命 ;直接进入水力除灰系统,需求水量有限,导致除灰设备及管路的腐蚀,无法综合利用石膏,经济适用性不强;膜法是膜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处理过程产生浓水。
氯离子高达20000mg/l的脱硫废水回用技术,一直没有具备产业化前景的技术,脱硫废水“零排放”处于尴尬的两难境地。烟道喷雾法是脱硫废水处理的一种工艺方法,具体是用泵送至除尘器前烟道,经压缩空气将脱硫废水在除尘器前烟道内雾化,该方法投资较少,运行成本较低,废水液滴在烟气中喷雾蒸发处理技术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一、如何实现脱硫废水经喷雾后迅速蒸发,一直是有待解决的难题 ;二、废水液滴在烟道中蒸发,有可能造成烟道和除尘器的腐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脱硫废水余热雾化蒸发装置及处理方法,通过对废水液滴雾化参数的优化,达到迅速蒸发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脱硫废水余热回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烟气在锅炉烟道内径向中心且温度在110~160℃ 的区域内设置雾化装置;利用水泵抽取脱硫废水,空压机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与脱硫废水进入雾化装置内的压力比为0.1~0.5;经雾化装置雾化后的液滴速度为30~45m/s,液滴粒径小于45um ,其中雾化装置的喷雾角度小于120°,喷雾范围的长宽比在1.0~3.0之间;雾化蒸发后随烟气一起排出烟道而进入除尘器。
所述雾化装置的头部为圆台状,其圆台斜面布置若干喷孔形成环状的雾化喷口,雾化装置内的水气混合液经喷头阻挡反射而由各喷孔喷出而雾化形成液滴。
所述的雾化装置距离除尘器在10~20m之间。
本发明是将脱硫废水喷雾后利用锅炉烟气余热进行蒸发排放,只要控制烟气温度高于酸露点温度,就不会对烟道及除尘器产生腐蚀,脱硫废水中的汞、铅、镍、锌等重金属以及砷、氟等非金属污染物经烟气干燥后成细小粉尘,随烟气中的粉尘一起进入除尘系统,由除尘器捕获从烟气中分离出来,脱硫废水蒸发成蒸汽后与烟气一起排放,不会对环境造成染污,符合节能环保的现实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水气混合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喷头及喷雾范围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喷头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及图5,一种脱硫废水余热回收处理方法,在锅炉烟道1内径向中心且温度在110℃~ 160℃ 的区域内设置雾化装置2;利用水泵3抽取脱硫废水,空压机或风机4压缩空气,压缩空气与脱硫废水进入雾化装置2内的压力比为0.1 ~ 0.5 ;经雾化装置雾化后的液滴速度为30~45m/s,液滴粒径小于45um ,其中雾化装置的喷雾角度小于120°,喷雾范围的长宽比在1.0~3.0之间;雾化蒸发后随烟气一起排出烟道而进入除尘器。本发明雾化装置2的头部为圆台状,其圆台斜面布置若干喷孔200形成环状的雾化喷口,雾化装置内的水气混合液经喷头阻挡反射而由各喷孔喷出而雾化形成液滴。雾化装置距离除尘器在10~20m之间。
图4是本发明喷嘴雾化范围示意图,图中第一宽度为A,其对应的长度为D,第二宽度即最大宽度为B,其对应的长度为F,喷雾的最大长度为E,其中的E:B为1.79,本发明喷雾的最大张角C达到120°。
图3是本发明水气混合示意图,在水泵3抽取脱硫废水经过加热器51加温后进入雾化装置,风机4压缩空气经过加热器52进入雾化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发环保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盛发环保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33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