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性水稻秸秆蓝藻处理剂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2936.2 | 申请日: | 2014-04-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30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0 |
发明(设计)人: | 章云;张彬;章飞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绩溪袁稻农业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C02F1/62;C02F1/58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45300 安徽省宣城***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性 水稻 秸秆 蓝藻 处理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性水稻秸秆蓝藻处理剂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需水量迅猛增加,同时水污染越来越严重。水污染是当今世界污染最严重,危害性最大的污染之一,我国污水排放量大,导致太湖等江河湖泊水体中的污染物与日俱增,污染速度已超过湖体自身的净化能力,其中一些含磷、含氮化合物的大量排放,加速了江河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导致藻类特别是蓝藻的异常繁殖生长,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即水华,释放恶臭,使水质变坏。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更为严重的是,蓝藻中有些种类(如微囊藻)还会产生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简称MCs),大约50%的绿潮中含有大量MCs。MCs除了直接对鱼类、人畜产生毒害之外,也是肝癌的重要诱因。
蓝藻治理工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采取的主要方法还是在外环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引清冲污、搬迁污染企业等转移污染的方式,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污染;在内环境治理方面,尽管国内相继出现了生物法(包括微生物法、动物法、植物法)、化学法各类治理蓝藻的方法及处理剂,但至今仍难以得到广泛、有效的应用,主要原因是现有的治理技术单一、过程复杂、功能性不高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改性水稻秸秆蓝藻处理剂及其制作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改性水稻秸秆蓝藻处理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丙烯酰胺30-35、阳离子淀粉20-25、花露水14-17、酒石酸19-21、柠檬酸铁18-20、硫酸铝17-19、水稻秸秆16-18、葡萄籽19-22、蛇床子1-3、佩兰2-4、连翘3-5、茵陈2-5。
所述的一种改性水稻秸秆蓝藻处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蛇床子、佩兰、连翘、葡萄籽、茵陈一起在水中煎煮2-3小时并过滤,取其滤液和水稻秸秆一起浸渍30分钟,烘干,粉碎成粉末;
(2)将步骤(1)的滤渣送入炭化炉中,在555-660℃下煅烧处理3-4小时,取出,喷洒花露水混合均匀40-5-分钟,烘干,粉碎成粉末;
(3)将柠檬酸铁与硫酸铝混合30-40分钟,加入聚丙烯酰胺混合45-50分钟;
(4)将步骤(1)、(2)、(3)反应物料及其他剩余成分混合120-150分钟即可。
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控制蓝藻水华的方法环境友好、成本低、操作方便、能实现蓝藻水华安全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本发明利用中草药的杀菌、抗病菌性能对水稻秸秆改性制得的蓝藻处理剂,能去除目前常用水处理剂难以处理的重金属离子、放射性物质、致癌物质、蓝藻、等污染和有害物质,具有显著的脱色、脱臭、脱水、脱油、除菌等多种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所述的一种改性水稻秸秆蓝藻处理剂,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聚丙烯酰胺31、阳离子淀粉22、花露水14、酒石酸21、柠檬酸铁18、硫酸铝17、水稻秸秆18、葡萄籽19、蛇床子3、佩兰2、连翘5、茵陈2。
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蛇床子、佩兰、连翘、葡萄籽、茵陈一起在水中煎煮2-3小时并过滤,取其滤液和水稻秸秆一起浸渍30分钟,烘干,粉碎成粉末;
(2)将步骤(1)的滤渣送入炭化炉中,在555-660℃下煅烧处理3-4小时,取出,喷洒花露水混合均匀40-5-分钟,烘干,粉碎成粉末;
(3)将柠檬酸铁与硫酸铝混合30-40分钟,加入聚丙烯酰胺混合45-50分钟;
(4)将步骤(1)、(2)、(3)反应物料及其他剩余成分混合120-150分钟即可。
使用本发明蓝藻处理剂对污水悬浮物净化效果如下表所示:
表1复合粉状蓝藻处理剂污水悬浮物净化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绩溪袁稻农业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绩溪袁稻农业产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29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配套掩模板
- 下一篇:铜铝复合排及管的网带型辊底式加热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