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菌混纺纱线及其制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72303.1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1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苏旭中;张洪;刘新金;谢春萍;徐伯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2G3/04 | 分类号: | D02G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周海斌;姚姣阳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菌 混纺 纱线 及其 制造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纱线,尤其是一种抗菌混纺纱线及其制造工艺,属于新型纱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据申请人所知,黑竹炭纤维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和超强的吸附性能,已被广泛应用于抗菌织物,尤其是贴身衣物;黑竹炭纤维中的竹炭粉含有钾、镁、锰等多种金属元素及其炭化物,具有很强的远红外发射和防紫外线功能。黑竹炭纤维特有的舒适、健康、环保、保健等多功能特性已经引起了纺织界的关注。我国是竹资源大国,黑竹炭纤维取材方便,其产品的开发可有效利用我国丰富的竹林资源,开发独特的产品。
莫代尔纤维作为人造天然纤维素纤维,其手感好,舒适性强,亲肤性良好,具有高吸湿性,且吸水性和透气性均优于棉,可纺性较强,适合与其它纤维进行混纺;莫代尔织物颜色明亮而饱满,是理想的保健产品和贴身织物。
罗布麻纤维中纤维素含量高达81.4%,纤维强度高,且手感柔软,具有较强的吸湿能力,耐腐蚀性强,被誉为“野生纤维之王”。罗布麻纤维有较强的抗菌性,现有研究表明,罗布麻纤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可高达50%及以上,罗布麻织物经洗涤30余次后无菌率仍高于一般织物的10-20倍。此外,罗布麻与纯棉混纺织物悬垂性、抗静电性较好,吸湿散湿快,具有丝绸般的外观。
目前亟需能将上述纤维混纺为纱线的技术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抗菌混纺纱线,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和强吸附性,能阻隔细颗粒物;同时提供该纱线的制造工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抗菌混纺纱线,其特征是,由以下成分按重量百分比混纺而成:
该纱线在具有良好成纱质量的同时,具有黑竹炭纤维的强吸附性,罗布麻纤维突出的抗菌性能,莫代尔纤维突出的亲肤性、舒适性和柔软手感;尤其适用于制成口罩,不仅抗菌性能持久,还能以强吸附性阻隔细颗粒物。
本发明还提供:
一种抗菌混纺纱线的制造工艺,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将黑竹炭纤维、莫代尔纤维、第一长绒棉混合并制成第一棉卷;将第一罗布麻纤维与第二长绒棉混合并制成第二棉卷;
第二步、将第二罗布麻纤维与第一棉卷混合并制成第一生条;将第二棉卷制成第二生条;
所述黑竹炭纤维重量、莫代尔纤维重量、第一长绒棉与第二长绒棉重量之和、第一罗布麻纤维与第二罗布麻纤维重量之和四者的比例为40-50%:10-15%:15-20%:20-25%;
第三步、将第一、第二生条经并条工序制成熟条;再将熟条依次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制得抗菌混纺纱线。
申请人经深入实践研究发现,采用该工艺可将黑竹炭纤维、莫代尔纤维、长绒棉、以及罗布麻纤维制成成纱质量良好的抗菌混纺纱线,尤其是其中的第二步和第三步分别实现了罗布麻纤维与其余三种纤维的第一次混合和第二次混合,大大提高了罗布麻纤维的利用效率。
本发明工艺进一步完善的技术方案如下:
优选地,第二步中,第二罗布麻纤维在混合前进行预处理:控制回潮率为15-20%,对第二罗布麻纤维逐层喷洒和毛油与水,平衡6-12h使油剂充分混合;其中,以第二罗布麻纤维重量为准,按重量百分比加入0.3-0.75%的和毛油、0.6-0.9%的水。
由于罗布麻纤维长度差异性较大,纤维长度在10-40mm之间不等,纺纱稳定性较差,采用以上优选工序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优选地,第一步中,采用第一开清棉工序制得第一棉卷;采用第二开清棉工序制得第二棉卷;
所述第一开清棉工序中,开棉机梳针打手速度为300-350r/min,给棉罗拉与打手之间隔距为6-8mm,成卷机综合打手转速为580-650r/min,棉卷定量为300-330g/m,棉卷长度为15-19m;
所述第二开清棉工序中,开棉机梳针打手速度为320-380r/min,给棉罗拉与打手之间隔距为6-8mm,成卷机综合打手转速为600-680r/min,棉卷定量为285-310g/m,棉卷长度为15-18m。
更优选地,第一步中,所述第一、第二开清棉工序采用“多松少打、多梳少落”的工艺原则。
上述第一开清棉工序中,由于各种纤维混合,其纤维长度及性能各不相同,因此该工序采取柔和开松、轻定量低速度的办法,避免因损伤纤维而降低纤维的功能性,其中,采用较低的开棉机梳针打手速度和成卷机综合打手转速,以免因速度过快损伤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723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