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甘薯脱毒试管苗网棚直接移栽入土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68985.9 | 申请日: | 2014-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757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江辉;武宗信;解红娥;解晓红;王凌云;陈丽;李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0 | 分类号: | A01G1/00;A01H4/0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4000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薯 脱毒 试管 苗网棚 直接 移栽 入土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试管苗外移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甘薯脱毒试管苗网棚直接移栽入土方法。
背景技术
甘薯是重要的粮食、饲料、工业原料及新型能源用块根作物,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底线作物,我国常年种植8000万亩,产量占世界总产80%以上。但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受多种病毒和病原菌的浸染,造成种性退化、产量降低,品质下降。目前报道侵染甘薯的病毒和类病毒有20余种,尤其甘薯病毒病(SPVD)发生趋势严重,据报道SPVD显症植株较健康植株减产79-86% ,利用茎尖组织培养生产脱毒薯苗,是去除病毒、恢复品种优良性状,提高薯块产量和品质的唯一途径。
常规的移栽方法是将甘薯脱毒试管苗在实验室打开瓶盖炼苗2~3天,然后移栽到装有营养土+蛭石+泥炭土的营养钵内30天以上,浇灌移栽营养液并采取保湿措施,成活后的脱毒试管苗再移栽到防虫网棚内的圃田。该方法在甘薯脱毒试管苗移栽过程中,组培苗要经过两次倒栽,成活率较低,而且费工、费时、成本高、成活率低,不利于脱毒甘薯的产业化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甘薯脱毒试管苗移栽方法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甘薯脱毒试管苗网棚直接移栽入土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甘薯脱毒试管苗网棚直接移栽入土方法,其步骤为:在试管中进行甘薯脱毒组织培养,长至5~6片叶形成甘薯脱毒的生根苗,将甘薯脱毒的生根苗直接栽入苗圃地,盖土、洒水,及时采用搭建塑料薄膜拱棚,并加盖遮阳网,进行覆盖遮阴保湿30天,去除遮阳网及塑料薄膜。
进一步,盖土厚度为2.5~3.0cm,洒水后的土壤含水量为13~14%。盖土过薄,生根苗根系与土壤接触量少,易倒伏且易暴露在外,造成生根苗失水干枯死亡;盖土过厚,根茎与土壤接触部分过多,影响透气性,生根苗根茎容易在此部位腐烂死亡。土壤含水量大于14%,湿度过大,生根苗缓苗时间长,甚至会导致生根苗因缺氧、滋生病菌而腐烂死亡;低于13%,甘薯脱毒苗会大量失水而逐渐萎蔫,土壤湿度越低,萎蔫速度越快,移栽成活率越低。
进一步,塑料薄膜拱棚顶部距地面30~40cm。高度决定了棚空间的大小,低于30cm,生根苗接触到棚顶,易烫伤苗;高于40cm,湿度不易保持,小苗失水过快而萎蔫。
进一步,塑料薄膜拱棚内的温度控制在17~32℃之间,湿度保持在70~85%之间,遮阳网的遮光率为50~60%。在上述环境条件下,有利于生根苗的快速缓苗、光合作用、养分积累及根系生长发育,提高了移栽成活率,甘薯脱毒苗生长健壮。
进一步,覆盖遮阴保湿第3~4天,打开塑料薄膜拱棚进行二次覆土、补水;第7天,于塑料薄膜拱棚上打孔透气,而后逐渐加大透气孔;第30天,撤去塑料薄膜。根据甘薯脱毒苗的生长状况逐渐降低棚内的温度和湿度,使之最终与外界环境的温、湿度一致,目的是逐渐锻炼幼苗,最终使之适应大田生长环境。
本发明所述的甘薯脱毒试管苗网棚直接移栽入土方法,省去了常规方法中营养钵移栽的步骤,不但简化了操作过程,而且还缩短了缓苗时间,移栽15天后就长出新叶、新根,30天后就旺盛生长,关键是大大提高了成活率,成活率达到96%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发明,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阐述,其中甘薯脱毒试管苗的组织培养为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
实施例1
甘薯脱毒试管苗网棚直接移栽入土方法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技术,将甘薯茎段苗先用0.10%Hgcl2消毒8~10分钟后,采用MS+蔗糖30g/L+琼脂7.0 g/L+6-BA(6-苄基氨基嘌呤)0.25 ~2.0mg/L+NAA(萘乙酸)0.01mg/L)培养基,诱导茎尖(0.2~0.4mm)分化成苗,形成株系经巴西牵牛嫁接检测无病毒后,在1/4大量元素+1/2 微量元素(包括维生素、铁盐)+1/2白砂糖培养基中进行试管苗快速繁殖。长至5片叶形成甘薯脱毒的生根苗,将甘薯脱毒的生根苗直接栽入苗圃地,盖土、洒水,及时采用搭建塑料薄膜拱棚,并加盖遮阳网,进行覆盖遮阴保湿30天,去除遮阳网及塑料薄膜。
盖土厚度为2.7cm,洒水后的土壤含水量为14%。塑料薄膜拱棚顶部距地面40cm。塑料薄膜拱棚内的温度控制在17~32℃之间,湿度保持在70~85%之间,遮阳网的遮光率为55%。覆盖遮阴保湿第3天,打开塑料薄膜拱棚进行二次覆土、补水;第7天,于塑料薄膜拱棚上打孔透气,而后逐渐加大透气孔;第30天,撤去塑料薄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未经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89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平摇床的绑定组件
- 下一篇:一种水平摇床的锥形瓶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