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洞穴式竹鼠繁殖池及其立体式竹鼠池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68134.4 | 申请日: | 2014-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02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发明(设计)人: | 唐文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省东安县欣荣绿色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5900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洞穴 式竹鼠 繁殖 及其 立体 式竹鼠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竹鼠繁殖池,尤其是一种洞穴式竹鼠繁殖池及其立体式竹鼠池。
背景技术
竹鼠喜安静、阴暗的生活环境,且竹鼠喜做窝。原来人工养殖竹鼠采用的是将竹鼠放在圈舍里,也就是说,不管是种鼠还是幼鼠均放在圈舍里饲养或混养,这在平常还可以,但一旦种母鼠怀孕,就要将一个母鼠单独放在一个圈舍里饲养,由于圈舍的面积大,单独饲养一只母鼠占用了较大的面积,且还存在以下缺陷:由于圈舍的面积大,母鼠不便于做窝,即使做好了窝,也不便于护理幼鼠,因圈舍的空间大,幼鼠走动的空间和机会大,尤其是在冬季或温度较低的天气,走出窝的幼鼠极易受凉,轻则生病,严重的还会被冷死。
原来饲养竹鼠的圈舍一般来说是建在地面上,饲养员经常进入圈舍喂食和打扫卫生等等,人为干扰母鼠的因素增多,母鼠受惊吓的次数和时间增多,有的受到惊吓的母鼠咬仔、吃仔和不带仔,这样会大大降低幼鼠的成活率。此外,因圈舍建在地面上,外面光线射入到圈舍的强度大,亮度大,这种生活环境对母鼠的繁殖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减少人为干扰、便于母鼠做窝和提高幼鼠成活率的洞穴式竹鼠繁殖池。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合理充分利用空间的立体式竹鼠池。
为解决该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洞穴式竹鼠繁殖池,所述繁殖池由前侧板、后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和底板拼接而成,该繁殖池设有隔板,该隔板将繁殖池分隔成生活池和休息池,在该隔板的下端部设有洞口。
所述底板上设有排粪口。
所述生活池的横截面为30cmX35cm,所述休息池的横截面为30cmX25cm。
所述洞穴式竹鼠繁殖池建在距地面75cm-85cm的位置处,该竹鼠繁殖池使用的建筑材料为地板砖,该地板砖的规格为600mmX600mm。
一种立体式竹鼠池,包括洞穴式竹鼠繁殖池,在所述洞穴式竹鼠繁殖池的下面设有培育池,所述上层的繁殖池与所述下层的培育池之间设有支柱。
所述上层的繁殖池为若干个,所述下层的培育池为若干个。
所述支柱是由红砖砌成。
所述繁殖池的底板设有支承板。
所述繁殖池前侧板的外表面设有编号。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减少人为干扰,提高幼鼠的成活率。因繁殖池建在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人为干扰的次数大大减少,母鼠受惊吓的机会相应地也会减少,这样,母鼠咬仔的机会减少,母鼠精心哺育幼鼠,大大提高了幼鼠的成活率。
2、便于母鼠做窝。因繁殖池中的休息池的横截面为30cmX25cm,只有原圈舍的一小半,空间大大减少,这样,既便于母鼠做窝,也便于母鼠护理幼鼠,且由于休息池与生活池只有一小洞连通,幼鼠走到生活池的机会大大减少,幼鼠受冷的机会也就相应地减少,因冷致病的机会也就减少了。
3、合理充分利用空间。原来在地面只建了培育池,没有在培育池上面建繁殖池,若要建繁殖池,需要在另一地面建,大大占用了地面。现在因繁殖池建在离地面一定的高度,在繁殖池的下面还可建培育池,大大提高了圈舍空间的利用率。
4、更适应竹鼠的生活环境。因繁殖池建在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再加之繁殖池本身也有一定的高度,且面积比原来大为减少,外面光线射到繁殖池内的强度大大减弱,这种微弱的光线非常适合母鼠的繁殖和幼鼠的生长。
5、可以充分利用残次地板砖,减少建场成本,因地板砖轻,还可减少繁殖池的承重。竹鼠繁殖池使用的建筑材料为地板砖,该地板砖的规格为600mmX600mm。即使是缺角的地板砖也可使用,可在地板砖缺角的地方开洞口。因是残次的地板砖,其价格要比好的地板砖便宜的多,大大降低了竹鼠池的建场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洞穴式竹鼠繁殖池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立体式竹鼠池的正平面图。
图3是本发明立体式竹鼠池的侧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省东安县欣荣绿色产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南省东安县欣荣绿色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813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