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高铝粉煤灰制备莫来石质轻质耐火材料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68057.2 | 申请日: | 2014-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648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凯;黄朝晖;房明浩;刘艳改;吴小文;李小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C04B35/66 | 分类号: | C04B35/6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粉煤 制备 莫来石质轻质 耐火材料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高铝粉煤灰制备莫来石质轻质耐火材料的方法,涉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耐火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工业炉窑是工业生产中的主要耗能设备,每年能耗数量十分巨大,尤其在冶金、建材、陶瓷、玻璃、化工及机电企业中的热加工过程中,工业窑炉的能耗可占总能耗的40~70%。然而,各种工业窑炉的热损失一般都很大,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的热效率都较低,能源利用率不到30%,有30~60%的热量损失是通过窑炉隔热材料的蓄热和散热造成的。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我国迫切的需要优质高性能的轻质隔热材料,以降低大量能量的散热损失和蓄热损失,达到节能的目的。
目前,应用于各种窑炉内衬的隔热材料用量较大的硅酸铝类耐火纤维,由于其导热系数较小(0.14~0.16W/m·K,800℃),窑炉节能效果较好,但存在价格昂贵、强度较低、在1200℃高温长期使用时结构会发生重大改变而降低其隔热性能等问题,使用寿命一般只有耐火砖的1/2~1/5。另外,硅酸铝类耐火纤维对呼吸系统有致癌的可能,欧共体己将硅酸铝耐火纤维列为二类致癌物质并限制生产。我国目前虽然对纤维的使用在法律上尚未加以限制,但是采用环保安全的隔热保温耐火材料替代陶瓷纤维是隔热耐火材料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
国内外一些耐火材料生产商相继开发出了一些轻质耐火砖作为窑炉的耐火内衬材料,其中包括钙长石质轻质耐火砖和莫来石质轻质耐火砖。钙长石系列轻质耐火砖由于钙长石的强度较低和熔点较低(1550℃)而影响其使用温度和使用寿命,因而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莫来石的熔点高(1850℃),强度较高,具有高温稳定、热导率低、热膨胀系数低、抗蠕变性能好以及抗热震稳定性好等优异性能,因而,以莫来石为主晶相的轻质耐火砖使用温度较高。如英国摩根公司开发出的莫来石轻质耐火砖,主晶相为莫来石,使用温度从1430℃至1540℃,体积密度最低为0.78g/cm3~0.88g/cm3,导热系数(600℃)为0.31~0.36W/m·K。工业制备莫来石轻质耐火砖所使用的原料主要为高品位铝矾土。
近几十年来,由于铝矾土的采矿管理不力,在铝矾土矿开采过程中,由于采富弃贫产生了大量低品位铝矾土矿,受传统炼铝工艺的限制,基本没有被有效增值利用而造成大量含Al2O3矿物资源的浪费。随着我国铝矾土资源的过度开采和大量出口,大多数高品位高质量的铝矾土矿物资源日显枯竭。优质耐火铝矾土矿物资源迅速枯竭的瓶颈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我国耐火材料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铝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固体废弃物,大量的粉煤灰排放堆积地表给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对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是解决我国电力生产环境污染,资源缺乏的矛盾的重要手段。目前,粉煤灰经开发利用后在建工、建材、水利等各部门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因此,本发明以电厂废弃物高铝粉煤灰为原料制备高性能的莫来石质轻质耐火材料对我国高温窑炉行业的节能减排、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高效利用以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一种利用高铝粉煤灰制备莫来石质轻质耐火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轻质耐火材料的主要耐高温物相为莫来石相和刚玉相,主要化学成分为:Al2O355.0%~70.0wt.%,SiO225.0~40.0wt.%,其它杂质总含量小于5.0wt.%。
本发明制备过程中配料时各原料的加入量及质量要求如下:高铝粉煤灰要求Al2O3含量≥40.0wt.%,SiO2含量≥40.0wt.%,Fe2O3含量≤3.0wt.%,TiO2含量≤3.0wt.%,粒径小于0.1mm,加入量1.0~70.0wt.%;工业氧化铝要求α-Al2O3≥98.0wt.%,粒径小于0.10mm,加入量1.0~50.0wt.%;铝酸盐水泥为CA-70型普通铝酸盐耐火水泥,加入量1.0~8.0wt.%;二氧化硅微粉要求SiO2≥98.0wt.%,加入量2.0wt.%;六偏磷酸钠加入量0.05~0.3w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未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80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用七氟丙烷灭火装置
- 下一篇:用于快速运动B超探头的人体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