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冲压加工品的制造方法及冲压加工用钢板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67849.8 | 申请日: | 2014-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46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 发明(设计)人: | 木下创;守谷幸次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23C10/00 | 分类号: | C23C10/00;B21D22/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温旭,郝传鑫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冲压 加工品 制造 方法 工用 钢板 | ||
本发明主张基于2013年5月16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3-103763号公报的优先权。该日本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参考援用于本说明书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硅钢板的马达铁芯、变压器铁芯等冲压加工品的制造方法及用于该制造方法的冲压加工用钢板。
背景技术
马达铁芯、变压器铁芯等铁芯中,作为其特性要求低铁损、高磁通量密度。尤其,作为满足低铁损的材料,广泛使用Si量以重量%计为4.0%以上的硅钢板。作为得到该硅钢板的方法,已知有渗硅处理、直接铸造法等(参考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78699号
硅钢板具有优异的低铁损特性,但Si量越增多钢板变得越硬,冲压加工时的可加工性急剧下降。并且,由于钢板变硬,因此用于冲压加工的冲头、冲模等模具容易磨损和损伤,模具的维修频率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利用硅钢板的冲压加工品时钢板的可加工性优异的冲压加工品的制造方法及用于该方法的冲压加工用钢板。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冲压加工品的制造方法。冲压加工品的制造方法中包括:将应冲压加工的部位比其他部位更软的硅钢板作为被加工材料,对该应冲压加工的部位进行冲压加工的工序。
根据该方式,由于对应冲压加工的部位比其他部位更软的硅钢板进行冲压加工,因此冲压加工时的钢板的可加工性优异。
并且,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压加工品的制造方法中包括:对成为高硅钢板的原材料钢板的低硅钢板进行冲压加工的工序;及对低硅钢板进行渗硅处理来作为高硅钢板的渗硅工序。
根据该方式,由于对比高硅钢板更软且可加工性良好的低硅钢板进行冲压加工之后进行渗硅处理,因此冲压加工时的钢板的可加工性优异。
并且,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冲压加工用钢板。冲压加工用钢板中,硅钢板的应冲压加工的部位比其他部位更软。
根据该方式,由于应冲压加工的部位比其他部位更软,因此冲压加工时的钢板的可加工性优异。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压加工品的制造方法,冲压加工时的钢板的可加工性优异。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涉及冲压加工用钢板,冲压加工时的钢板的可加工性优异。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为了得到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冲压加工品而使用的被加工材料的高硅钢板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作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方法的中间工序而对低硅钢板进行渗硅处理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3是表示作为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方法的中间工序而对高硅钢板进行冲压加工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4是表示作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方法的中间工序而对高硅钢板进行蚀刻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5是表示作为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方法的中间工序而对高硅钢板进行冲压加工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6是表示作为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方法的中间工序而使用脱硅用钢材对高硅钢板进行热处理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7是说明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方法的中间工序的图。
图中:10-被加工材料,14-低硅钢板,16-应冲压加工的部位(加工预定部),18-高硅钢板,30-掩模。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通过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制造方法得到的冲压加工品由高硅钢板制成。高硅钢板以重量%计至少含有4.0%以上的Si。Si为对铁损特性的改善有效的元素,若其含量为4.0%以上则可得到优异的低铁损特性。另一方面,若Si的含量为4.0%以上,则其含量越增多钢板变得过硬,冲压加工时的可加工性降低而成为问题。高硅钢板通过后述的渗硅处理或直接铸造法等得到。对Si的上限值未特别限定,但是若超过7.0%,则饱和磁通量密度显著降低,因此优选7.0%以下。并且,对于Si的下限值,若其含量为6.0%以上,则可得到更优异的低铁损特性,因此优选6.0%以上。
对高硅钢板的Si以外的成分及其数值范围未特别限定,只要是经公知的制钢工艺可得到的成分、数值范围即可。关于Si以外的成分、数值范围,若举出其一例,则以重量%计含有以下成分,即C为0.01%以下,Mn为0.5%以下,P为0.01%以下,S为0.01%以下,余量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另外,在不阻碍铁损特性、可加工性的范围内可含有Al、Cr、Mo、W、V、Ti、Sb等合金元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78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变绒布压辊
- 下一篇:一种高锰耐热合金钢及其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0-00 金属材料表面中仅渗入金属元素或硅的固渗
C23C10-02 .被覆材料的预处理
C23C10-04 .局部表面上的扩散处理,例如使用掩蔽物
C23C10-06 .使用气体的
C23C10-18 .使用液体,例如盐浴、悬浮液的
C23C10-28 .使用固体,例如粉末、膏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