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ATM机上实现无卡取款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67217.1 | 申请日: | 2014-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28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9 |
| 发明(设计)人: | 邵李焕;吴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7F19/00 | 分类号: | G07F19/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30 | 代理人: | 占国霞 |
| 地址: | 310018***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tm 实现 取款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银行ATM取款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通过移动终端在ATM机上实现无卡取款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用户通过ATM机取款,必须先插入银行卡,才能进行取款操作。但随着网络金融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各大银行都推出了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及其理财产品,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淘宝推出的支付宝已经广泛使用,同时新兴的网络理财方式如余额宝和理财通等也深受用户青睐。可以预见,在未来用户的钱将越来越多的存储在网络个人帐户(余额宝、理财通、各大银行推出的网络理财产品),而手机支付也将逐渐取代现金支付和刷卡支付,因此,在不远的将来,银行卡的使用频率将越来越少甚至可以完全不用。现有技术手段下,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进行转账汇款已经非常便捷,采用一种安全可靠的技术方案通过移动终端实现ATM机的无卡取现将是下一步发展方向。
为保障用户帐户安全,现有ATM机都是接入银行内部网,让ATM机接入互联网虽然使无卡取现变得简单,但却要以牺牲安全性为代价。而现有ATM机方式下,用户取款先将网络个人帐户的钱转入银行卡,才能去ATM机取款,这给网络金融时代下的用户造成了极大不便。
故,针对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实有必要进行研究,以提供一种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移动终端在ATM 机上实现无卡取款的方法,从而可实现将网络个人帐户上的存款直接通过ATM机取现。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在ATM机上实现无卡取款的方法,采用移动终端和具有二维码识别模块的ATM机,包括以下步骤:
A.移动终端通过移动互联网向后台服务器发送取款请求信息;
B.后台服务器根据取款请求信息生成相应取款记录信息,并将所述取款记录信息发送给移动终端;
C.所述移动终端根据所述取款记录信息生成二维码标签;
D.ATM机通过二维码识别模块扫描移动终端生成的二维码标签,并对该二维码标签进行解析,将解析后的二维码标签信息以及该ATM机信息通过银行内部网发送给后台服务器;
E.后台服务器进行数据处理后,并向相应的ATM机发送出钞指令;
F.ATM机收到出钞指令后执行出钞操作。
优选地,所述步骤E中,后台服务器数据处理过程为,解析ATM机发送的二维码标签信息,并与初始生成的取款记录信息进行匹配,再根据匹配结果以及ATM机信息与该ATM机所属银行完成鉴权和财务核算后,向该ATM机发送出钞指令。
优选地,步骤B中,所述取款记录信息根据加密密钥通过加密算法生成。
优选地,所述加密密钥为后台服务器在生成的随机数,该随机数与所生成的取款记录信息相对应。
优选地,步骤C中移动终端生成二维码标签的算法与步骤D中ATM机解析二维码标签的算法相对应。
优选地,后台服务器根据所述加密密钥解密ATM机发送的取款信息,该解密算法与生成取款记录信息的加密算法相对应。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为智能手机。
优选地,所述二维码扫描模块为摄像头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移动终端实现各种个人理财帐户在ATM机上直接取现,方便用户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在ATM机上实现无卡取款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实现在ATM机上实现无卡取款的方法的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相反,本发明涵盖任何由权利要求定义的在本发明的精髓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进一步,为了使公众对本发明有更好的了解,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72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