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7032.0 | 申请日: | 2014-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1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苏蕾;乔毅;黄秀玲;王英丽;邓颖辉;杨浩文;钟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中大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2 | 分类号: | C02F1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持续 削减 河道 复合 制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污染修复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用水量不断增大,大量未经有效处理的农田径流、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一些河道几乎沦为纳污河。污染物浓度远远超出了河道的自净能力,大部分河道长期处于黑臭状态,严重影响了河道沿岸居民生活和城市形象。水体污染物大量淤积,底泥厚度不断增加,河道过水断面减少,影响河道排洪、泄洪以及航运功能。黑臭底泥也是河道重要的内源污染,通过耗氧、释放有机污染物和N、P营养盐等,使上覆水体水质恶化。削减底泥对水体修复有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大规模底泥治理一般都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和原位生物氧化法。
物理法包括如疏浚、覆盖等。疏浚主要通过人工机械方式清除污染水体中的底泥,以达到去除底泥中污染物质、增大水体环境容量的目的,但该法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而且对水体生态系统扰动较大,清理出来的底泥易造成二次污染。覆盖是将清洁的沙、底泥、砾石或人造地基材料覆盖于污染底泥上面,使污染底泥与水体 隔离,从而防止底泥污染物向上覆水体迁移的原位固定技术,此种方法降低了水深,破坏了底栖生态系统,在浮泥较多或水动力强度较大的水域应用效果较差,寻找大量清洁覆盖材料的问题也难以解决。
化学法是通过向底泥中添加化学药剂使底泥中的污染物固化或无害化,从而减少沉积物的环境影响,但添加的化学药剂对水生生物有毒害作用。
原位生物氧化法是通过添加微生物促进底泥分解,快速去除水体中的氮、磷营养元素和有机污染物。原位生物修复是近年来兴起的最新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以其投资小、见效快、操作方便、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成为环境治理领域的研究热点。公开号CN101607783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利用投加人工合成的复合菌剂削减底泥的方法,达到对河流底泥进行原位处理。申请公开号CN102674562A的发明专利提供了一种负载微生物的颗粒物质,能快速絮凝和吸附水体中污染物并提高水体透明度,此后,沉降于底泥上的颗粒物质还能对污染底泥进行修复。这些修复制剂虽然能削减底泥,但是效果往往不能持续,原因是河流的水体一般都出于流动状态,微生物因缺少附着基质而随水流流动造成损失,使底泥削减效果不能持续。河道往往担负着排洪泄洪的重任,传统的微生物附着基质,如软性填料、生态基、生物飘带等对河道防洪有一定的影响,不适宜在河道修复中使用。此外,由于水体的溶解氧量小,不能为微生物分解底泥提供足够的氧,导致底泥的削减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该复合制剂可直接沉入底泥,不影响河道排洪泄洪,微生物不易流失,并通过缓释氧剂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持续提供氧气,达到持续高效削减底泥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的制备方法。
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可持续削减河道底泥的复合制剂,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重量百分含量计的如下组分:第一组合物20-50%和第二组合物50-80%;
第一组合物由负载有光合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酵母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芽孢杆菌的第一沸石和负载有放线菌的第一沸石按照重量比1:1-1.5:0.3-0.7:0.5-1:0.3-0.7的比例混合而成;其中,负载有光合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酵母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芽孢杆菌的第一沸石和负载有放线菌的第一沸石上的细菌的负载量均为107-1010个/g;
第二组合物包括按重量百分含量计的如下组分:2-10%的缓释氧剂和90-98%的第二沸石。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沸石和第二沸石为同一种沸石,它们的二氧化硅含量:62%-66%,密度:1.0-1.2g/cm3,粒径:0.5-1.0mm。沸石可购买于浙江神石矿业有限公司。
优选地,负载有光合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硝化细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酵母菌的第一沸石、负载有芽孢杆菌的第一沸石和负载有放线菌的重量比1:1.3:0.5:0.7:0.5。
优选地,第一组合物与第二组合物之间的重量比为1:2。
优选地,缓释氧剂与第二沸石之间的重量比为5: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中大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未经广东中大环保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70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寿命子母水表
- 下一篇:一种超声波流量计插入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