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水稻本田双功能层除草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7024.6 | 申请日: | 2014-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8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赵理;史春余;王新娟;周广才;郝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13/02 | 分类号: | A01G13/02;A01G16/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1018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水稻 本田 功能 除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水稻本田双功能层除草的方法。
技术背景
中国是稻米生产和消费大国,60%以上人口以大米为主食,因此,稻米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20世纪末,为满足市场对优质、安全稻米的需要,有机稻米生产在中国迅速发展,并逐渐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有机水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也不采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生物及其产物,而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用种养结合、循环再生等一系列可持续农业技术所种植的水稻。稻田杂草是在水稻特定的生长环境中,直接或间接干扰水稻生长的植物,它会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除草一直是水稻生产的重要环节。由于水稻有机栽培过程中严禁使用化学除草剂,迄今尚未有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本田除草方法,仍然主要靠人工拔除,使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因此,本田期杂草防除已成为制约有机水稻发展的瓶颈。
现有的有机水稻本田除草方法,在黄淮稻麦两熟区应用时,有的成本太高,有的除草效果差,难以大面积推广应用。稻鸭共作除草方法:在黄淮稻麦两熟区,一方面由于水旱轮作,水源缺乏,灌水量少,本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泥土比较硬实,田螺、泥鳅等水生动物少,导致鸭子在田间觅食活动量小;另一方面为了解决稻麦两熟争夺季节的矛盾,采用长龄大秧移栽,且栽插密度较大,从插秧到封垄的生长时间较短,给鸭子在田间活动带来困难,因此在黄淮稻区采用稻鸭共作除草方法,不但养鸭管理费工费时,而且除草效果差。稻田养蟹除草方法:只有在河蟹放养密度较大的情况下,对稻田中后期水下杂草除灭效果较好,该方法费工费时、成本高,只能适用于小面积生产。“稻糠稻作”除草方法:在黄淮稻麦两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情况下,除草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成本太高。发酵鸡粪、生物谷壳粉等除草方法:由于黄淮稻麦两熟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实际应用中除草效果太差。深水压草、以苗压草、诱草灭草、耕作除草等除草方法,虽然对本田杂草发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除草效果差,仍然需要辅助大量的人工拔除。再生纸覆盖除草方法,虽然除草效果好,但只能适用于机械插秧覆膜一体化栽培,对整地质量等要求严格,成本高,在以人工插秧为主的黄淮稻区推广应用难度较大。
水田不同的杂草种子(块茎)在发芽生长过程中对氧气和光照等环境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利用这些生物学特性,采取不同的措施,就可以达到除草的目的。如针叶型湿生性杂草稗草、水莎草等种子(块茎)发芽时需要氧而不需要光,生长时需要氧且稍需要光;阔叶型水生性杂草鸭舌草、瓜皮草、野慈姑、眼子菜等种子(块茎)发芽时不需要氧而需要光,生长时稍需要氧且需要光;针叶型水生性杂草萤蔺、黑慈姑等种子(块茎)发芽时需要氧且稍需要光,生长时稍需要氧和光。因此,在杂草发芽生长时,只要限制氧气供给和阻隔光照,就能有效抑制杂草的发芽生长。
中国北方平原林木主要是杨树,杨树枝叶繁茂,杨叶资源丰富。大量的杨树落叶,布满路旁沟渠,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进行清理或焚烧,造成资源浪费,污染环境。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发布的有关资料显示,一般的5年生1-69杨林,每年鲜叶单产为652.7-706.7kg/亩,烘干后为241.7-269.2kg/亩,叶面积指数为3.5-4,如果稻田覆盖指数按2计算(即覆盖两层杨叶),1亩普通的5年生1-69杨林树叶可满足2亩左右的水田除草,因此丰富的杨叶为水稻有机栽培提供了充足的除草材料。关于杨叶应用于水田除草的报道,尚未见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水稻本田双功能层除草的方法,是基于水稻有机栽培条件下,根据水田杂草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制造“双功能层”进行本田除草的一种方法。
发明人多年从事水稻有机栽培技术的研究和生产指导工作,通过反复对杨树旁边稻田内的树叶分布规律和除草效果进行观察而得到启发,并于2012-2013年进行试验、示范,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双功能层”除草法。本发明从生态学角度出发,利用水田杂草发生规律和生物学特性,把追施有机肥和树叶覆盖结合起来,在地表形成有机“还原层”和杨叶“覆盖层”,即“双功能层”,从而达到彻底防除水田杂草的目的,该方法具有除草效果好、提高土壤肥力、节本增效、生态环保、简便易行等优点,对我国有机水稻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水稻有机栽培本田提供一种“双功能层”除草的方法,即在地表制造有机“还原层”和杨叶“覆盖层”,利用有机“还原层”和杨叶“覆盖层”的不同功能,达到有效控制稻田杂草发生危害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农业大学,未经山东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70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