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株硝酸盐还原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6011.7 | 申请日: | 2014-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38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盖忠辉;皮文清;蒋立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吉纳森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09K8/582;C12R1/01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63831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硝酸盐 还原 及其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硝酸盐还原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聚合物(聚丙烯酰胺)是油田三次采油的主要驱采介质,大庆油田2011年聚驱产油量突破1300万吨,超过油田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所以,保证聚驱的开采效果对油田的高产稳产具有显著的意义。随着聚合物驱油技术的攻关研究不断深入和聚合物驱矿场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现场逐渐暴露出聚合物注入过程中粘度损失大,粘度保留率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造成聚合物注入地层后的粘度与设计要求有一定的差距,降低驱采效率,这给油田带来经济损失,并影响油田的开发效果。2012年,大庆油田组织了粘损普查,统计结果表明,整个注聚系统中的粘损可分四部分,分别是:配置站粘损、母液管线粘损、注入站粘损和单井管线粘损,其中又以注入站粘损和管线粘损为主要部分,两者合计约占总粘损的77%。
为满足油田对开发抑制聚驱粘损新技术的需求,急需开发能够有效抑制有害细菌并降低注聚粘度损失的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采油过程中聚合物注入粘度损失大,粘度保留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了一株硝酸盐还原菌及其应用。
本发明的一株硝酸盐还原菌为Alccligenes sp.JNS05,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地址是中国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日期是2013年11月14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13573。
本发明的一株硝酸盐还原菌的应用是指在抑制采油聚合物粘度损失上的应用。
本发明以大庆油田采油三厂配注污水为环境样品富集培养Alccligenes sp.JNS05,菌落为淡黄色不透明、边缘光滑。Alccligenes sp.JNS05的总DNA提取采用标准方法。PCR扩增16SrRNA基因,采取16SrRNA基因的通用引物F27:5'-AGAGTTTGATCATGGCTCAG-3'和R1492:5'-TACGGTTACCTTGTTACGACTT-3'。PCR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直接进行双向测序。16SrRNA基因序列提交NCBI(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上的BLAST程序分析,鉴定为硝酸盐还原菌(Alccligenes sp.),并命名为Alccligenes sp.JNS05。
本发明Alccligenes sp.JNS05与聚合物工作液的配伍效果良好,每个试验组的粘度值均比相应对照组的粘度高,平均高出约5%,而且随着聚合物工作液浓度的增加,Alccligenes sp.JNS05作用效果更加明显。注入Alccligenes sp.JNS05菌液后可降低聚合物在配注系统中的粘度损失,提高注入井井口粘度值。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能够与有害细菌共同存在于微生物膜中,可以直接与有害细菌接触,从而提高作用效能;
(2)本发明有效成分能够充分适应管道内的厌氧环境,不会随着管线的延长而逐渐消耗,从而能够在整个管道线程内发挥效能;
(3)本发明的Alccligenes sp.JNS05为本源性环境物质,使用过程中不会造成二次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本发明Alccligenes sp.JNS05的16SrDNA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图2为试验1中Alccligenes sp.JNS05抑制SRB试验结果,其中1为空白对照样品,2为试验样品;
图3为试验2中聚驱微生物粘损抑制剂与聚合物工作液的配伍试验结果;
图4为试验3中对各注入井井口硫离子含量变化监测数据图;其中“●”为注入Alccligenes sp.JNS05前监测数据,“○”为注入Alccligenes sp.JNS05后监测数据;
图5为试验3中对各注入井井口总铁离子含量变化监测数据图;其中“●”为注入Alccligenes sp.JNS05前监测数据,“○”为注入Alccligenes sp.JNS05后监测数据;
图6为试验3中对北1-310-P23注入井井口聚合物物性检测统计图;其中“-▲-”为粘度值,“-■-”为浓度值;
图7为试验3中对北1-311-P26注入井井口聚合物物性检测统计图;其中“-▲-”为粘度值;,“-■-”为浓度值;
图8为试验3中对北1-312-P27注入井井口聚合物物性检测统计图;其中“-▲-”为粘度值,“-■-”为浓度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吉纳森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吉纳森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60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