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脊柱畸形三维矫正治疗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4974.3 | 申请日: | 2014-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29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王黎锋;张帆;王珂;王振昊;丁艳华;王振;丁四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黎锋 |
主分类号: | A61F5/01 | 分类号: | A61F5/01 |
代理公司: | 郑州异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4 | 代理人: | 韩华 |
地址: |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二***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脊柱 畸形 三维 矫正 治疗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脊柱矫正领域,尤其是涉及脊柱畸形三维矫正治疗器。
背景技术
人体脊柱畸形不仅影响人体的外形,严重的脊柱畸形对心肺功能影响较大:1、脊柱畸形可使肺容量及最大肺呼吸量减少;2、胸廓僵硬变形使呼吸费力;3、由于肺动脉床的阻力和血管树的变形会引起肺动脉高压;4、右心肥厚最后引起心力衰竭。目前,对人体脊柱畸形的非手术治疗多采用支具治疗,但传统的支具只能控制脊柱畸形的恶化,但不能使较明显的侧弯减少角度。如塑料背心支具,必须依据患者的身体取形后将塑料进行塑性加工,然后固定在患者身体上,起到预防脊柱畸形加重但不起治疗畸形角度的作用,且随着患者身体的生长需要更换背心支具。使用时需要全天候佩戴,整块的塑料板使患者活动不方便,而且畸形的突出部位受力易导致突出部位出现压疮、皮肤刺激、股前皮神经压迫致大腿前侧皮肤麻木等不足。特别对于先天性肌性斜颈目前除了手术,无矫形办法,而且手术后需应用医用胶布固定,粘贴麻烦、效果较差、并且患者耐受性较差。对于青少年姿势纠正,目前的背背佳是向后下的拉力来纠正坐姿,其会限制青少年的身体发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畸形三维矫正治疗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脊柱畸形三维矫正治疗器,包括腰骶固定带、肩胸部固定带、颈托带;沿所述腰骶固定带、肩胸部固定带、颈托带的周面分别间隔开设有多个连接孔;在腰骶固定带与肩胸部固定带之间、肩胸部固定带与颈托带之间分别连接有多个结构相同的弹性撑力机构;所述弹性撑力机构包括设有旋钮轴的盒体,所述旋钮轴上分别逆时针或顺时针绕有两根拉绳,所述两根拉绳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盒体的顶壁和底壁之外;在两根拉绳的另一端分别固定有与所述连接孔配合的连接件,在每根拉绳上均套装有压力弹簧。
所述腰骶固定带上设有髂骨套,所述肩胸部固定带上设有背带,所述颈托带上设有颈托。
开设在所述腰骶固定带周面上的多个连接孔为上、下两排。
开设在所述腰骶固定带、肩胸部固定带、颈托带周面上的多个连接孔的间距为2cm。
在所述腰骶固定带、肩胸部固定带、颈托带上设有调节松紧的锁定带。
本发明优点在于对人体脊柱畸形患者应用压力弹簧的撑力进行治疗和矫正。治疗、矫正过程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减少了患者佩戴的不适感觉;患者身体生长后,弹簧的角度和方向都可以随时调节而不用更换矫正器;由于压力弹簧具有伸缩性,因此患者矫正、治疗的同时不影响患者的脊柱活动,避免了现有塑料背心支具等只让畸形的突出部位受力而导致的压疮、皮肤刺激、股前皮神经压迫等不适感觉。也可用于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保守治疗及术后的矫形,纠正青少年坐姿,促进青少年的身体发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弹性撑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向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脊柱畸形三维矫正治疗器,包括腰骶固定带1、肩胸部固定带2、颈托带3;沿所述腰骶固定带1、肩胸部固定带2、颈托带3的周面分别间隔2cm开设有多个连接孔4,开设在腰骶固定带1周面上的连接孔4为上下两排;在腰骶固定带1与肩胸部固定带2之间、肩胸部固定带2与颈托带3之间分别连接有多个结构相同的弹性撑力机构。如图2、3所示,所述弹性撑力机构包括设有旋钮轴5的盒体6,所述旋钮轴5上分别逆时针或顺时针绕有两根拉绳7、8,所述两根拉绳7、8的另一端分别穿过所述盒体6的顶壁和底壁之外;在两根拉绳7、8的另一端分别固定有与所述连接孔4配合的连接件9,在每根拉绳7、8上均套装有压力弹簧10、11。为便于患者的穿戴矫正治疗,所述腰骶固定带1上设有髂骨套12,所述肩胸部固定带2上设有背带13,所述颈托带3上设有颈托14。
本发明工作原理简述如下:
使用时,首先将所述腰骶固定带1、肩胸部固定带2、颈托带3固定在患者身上,通过旋转所述旋钮轴5将所述两根拉绳7、8同时缠绕在旋钮轴5上,将套装在其上的压力弹簧10、11压缩,然后依据患者畸形部位的角度及方向将压力弹簧10、11端部的连接件9与连接孔4连接;压力弹簧10、11端部的连接件9与连接孔4连接部位、数量及方向的选择依据患者畸形部位及角度所确定;最后旋转旋钮轴5逐步放松两根拉绳7、8使套装在其上的压力弹簧10、11释放弹力(撑力)作用于对应的固定带上,达到依据患者的具体畸形部位进行弹力支撑的矫形、治疗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黎锋,未经王黎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49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