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水装置与防水外壳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64502.8 | 申请日: | 2014-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355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7 |
| 发明(设计)人: | 池坤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池坤祐 |
| 主分类号: | H05K5/06 | 分类号: | H05K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泰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55 | 代理人: | 张雅军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 装置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水装置与防水外壳,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设置在结合件间,借以提供防水效果的防水装置,以及应用该防水装置的防水外壳。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例如在电子装置的外壳或是水管接管间,为了达到防水效果,是利用例如橡胶或硅胶材质的防水垫片或防水圈设置于结合件间,或是可能产生渗水的部位,借此达到防水的目的。
然而,虽然橡胶或硅胶具有弹性而可抵紧于结合件或周遭的环境壁面,但仍然无可避免可能会有因为橡胶或硅胶受力不均匀或其它因素而产生缝隙的情况,一但产生缝隙,便可能因此形成防水漏洞。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防水性能的防水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利用弹性材质配合防水材质,达成提升防水性能。
本发明防水装置设置于相结合并且界定出一开放侧以及一密闭侧的一第一结合件与一第二结合件间,防止水或其他液体通过该第一结合件与该第二结合件间进入该密闭侧,该防水装置包含一第一弹性件、一第二弹性件以及一吸水组件。该第一弹性件提供抵接该第一结合件。该第二弹性件提供抵接该第二结合件,且该第一弹性件与该第二弹性件配合界定出一朝向该开放侧的开放端。该吸水组件介于该第一弹性件与该第二弹性件间并且外露于该开放端,该吸水组件包括一包覆膜以及吸水材。该包覆膜为透水材质并界定出一容置空间。该吸水材受该包覆膜包覆而位于该容置空间中,提供吸收通过该包覆膜的水或其他液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防水装置的防水外壳。
本发明防水壳体包含一第一壳体、一第二壳体以及前述的防水装置。该第二壳体结合于该第一壳体,并且与该第一壳体配合界定出一内部空间、一外露的开放侧以及一朝向内部空间的密闭侧。该防水装置设置于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间。
本发明的功效在于借由在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间设置吸水组件,利用其吸水膨胀的特性,除了吸收进入的水或液体以外,其膨胀后施加于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的力量,也可提升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贴抵于第一结合件与第二结合件的密合度,借此降低第一弹性件(或第二弹性件)与第一结合件(或第二结合件)间产生缝隙的可能性,提升整体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防水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设置于一第一结合件与一第二结合件间的侧面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防水装置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图3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变化态样设置于一电子装置外壳的一第一壳体与一第二壳体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1、图2,为本发明防水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防水装置1供设置于相结合的一第一结合件2与一第二结合件3间,且第一结合件2与第二结合件3配合界定出一开放侧21与一密闭侧22,防水装置1提供防止水或其他液体进入密闭侧22。第一结合件2在此实施例为螺锁件,相对于第二结合件3,螺锁件头部外露的一侧可视为开放侧21,第二结合件3在此实施例可为壳件或壁、板件,壳件或壁、板件相反于头部所在的一侧则可视为密闭侧22。
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防水装置1整体为类似防水垫圈结构,其包括一第一弹性件11、一第二弹性件12及一吸水组件13。第一弹性件11与第二弹性件12均为橡胶材质,且均呈环状片体,第一弹性件11具有一第一内缘111与一第一外缘112,第二弹性件12具有一第二内缘121与一第二外缘122,且在此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1的第一外缘112与第二弹性件12的第二外缘122间相间隔而配合界定出一开放端100,亦即,在此实施例中,开放端100是呈环状的开槽,第一弹性件11的第一内缘111与第二弹性件12的第二内缘121相连接而界定出一封闭端101。吸水组件13设置在第一弹性件11与第二弹性件12间,并且借由开放端100外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池坤祐,未经池坤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45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