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带通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4477.3 | 申请日: | 2014-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56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雁;陈相治;束锋;朱丹;戴永胜;周衍芳;张超;杨茂雅;潘航;许心影;李永帅;周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H5/00 | 分类号: | H03H5/00;H01P1/203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马鲁晋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多层 结构 带通滤波器 | ||
1.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该带通滤波器的电路为对称结构,具体包括:输入信号电极[P1]、输出信号电极[P2]、输入电感[Lin]、输出电感[Lout]、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级间耦合电容[C23]、调节极板[C14]、上屏蔽层和下屏蔽层;
其中输入电感[Lin]、输出电感[Lout]为单层带状线结构,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 均为双层矩形螺旋线圈结构,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 均为双层金属板结构,级间耦合电容[C23]、调节极板[C14]均为单层金属板结构;
第一电感[L1]与第一电容[C1]相并联,第一电感[L1]的一端与第一电容[C1]的一端相连,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和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分别接地,上述两个器件构成第一谐振器;
第二电感[L2]与第二电容[C2]相并联,第二电感[L2]的一端与第二电容[C2]的一端相连,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分别接地,上述两个器件构成第二谐振器;
第三电感[L3]与第三电容[C3]相并联,第三电感[L3]的一端与第三电容[C3]的一端相连,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和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分别接地,上述两个器件构成第三谐振器;
第四电感[L4]与第四电容[C4]相并联,第四电感[L4]的一端与第四电容[C4]的一端相连,第四电感[L4]的另一端和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分别接地,上述两个器件构成第四谐振器;
上屏蔽层和下屏蔽层相互平行,上述四个谐振器均位于上屏蔽层和下屏蔽层之间,其中第一谐振器与第四谐振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二谐振器与第三谐振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并且第一谐振器位于第二谐振器的上方,二者在下屏蔽层的投影不重合,第四谐振器位于第三谐振器的上方,二者在下屏蔽层的投影不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级间耦合电容[C23]位于谐振器和下屏蔽层之间,调节极板[C14]位于谐振器和上屏蔽层之间,所述第一谐振器、第二谐振器、第三谐振器、第四谐振器中的电感和电容均与级间耦合电容[C23]和调节极板[C14]平行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第一谐振器与第四谐振器成对称结构,第二谐振器与第三谐振器成对称结构,即第一电感[L1]与第四电感[L4]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二电感[L2]与第三电感[L3]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一电容[C1]与第四电容[C4]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二电容[C2]与第三电容[C3]具有相同的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输入信号电极[P1]、输出信号电极[P2]、输入电感[Lin]、输出电感[Lout]、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级间耦合电容[C23]、调节极板[C14] 均为多层低温共烧陶瓷工艺烧制的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447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利用对等技术的电信服务系统控制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太阳能室内控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