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除霜玻璃、除霜灯及应用该除霜玻璃、除霜灯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4341.2 | 申请日: | 2014-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14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潜力;王昱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84 | 分类号: | H05B3/84;F21V23/00;F21W10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除霜 玻璃 应用 汽车 | ||
1.一种除霜玻璃,其包括:
一玻璃基体具有一表面,
一碳纳米管复合导线设置于所述玻璃基体的表面,所述碳纳米管复合导线包括:
一碳纳米管单纱,该碳纳米管单纱的直径为1微米到30微米,该碳纳米管单纱的捻度为10转/厘米到300转/厘米,所述碳纳米管单纱包括多个碳纳米管,该多个碳纳米管沿该碳纳米管单纱的轴向螺旋状排列,且碳纳米管单纱中相邻的碳纳米管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紧密相连;以及
一金属层,均匀包覆于所述碳纳米管单纱的外表面,该金属层厚度为1微米到5微米,所述碳纳米管复合导线的电导率为该金属层中金属的电导率的50%以上;以及
至少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间隔设置并与所述碳纳米管复合导线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单纱的直径小于10微米,所述碳纳米管单纱的捻度为250转/厘米到300转/厘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单纱的直径为25微米到30微米,所述碳纳米管单纱的捻度为100转/厘米到150转/厘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单纱的机械强度为相同直径下金线的机械强度的5-10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霜玻璃,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多个碳纳米管复合导线,该多个碳纳米管复合导线平行且相互间隔设置。
6.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至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霜玻璃的汽车,包括:一电路系统,所述电路系统通过导线与所述除霜玻璃的至少一第一电极及至少一第二电极电连接;以及一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所述电路系统向碳纳米管复合导线提供电压,使碳纳米管复合导线加热玻璃除霜。
7.一种除霜灯,其包括:
一灯罩具有一内表面,
一碳纳米管复合导线设置于所述灯罩的内表面,所述碳纳米管复合导线包括:
一碳纳米管单纱,该碳纳米管单纱的直径为1微米到30微米,该碳纳米管单纱的捻度为10转/厘米到300转/厘米,所述碳纳米管单纱包括多个碳纳米管,该多个碳纳米管沿该碳纳米管单纱的轴向螺旋状排列,且碳纳米管单纱中相邻的碳纳米管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紧密相连;以及
一金属层,均匀包覆于所述碳纳米管单纱的外表面,该金属层厚度为1微米到5微米,所述碳纳米管复合导线的电导率为该金属层中金属的电导率的50%以上;以及
至少一第一电极及一第二电极间隔设置并与所述碳纳米管复合导线电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单纱的直径小于10微米,所述碳纳米管单纱的捻度为250转/厘米到300转/厘米。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单纱的直径为25微米到30微米,所述碳纳米管单纱的捻度为100转/厘米到150转/厘米。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除霜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单纱的机械强度为相同直径下金线的机械强度的5-10倍。
11.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7至10项中任一项所述的除霜灯的汽车,包括:一电路系统,所述电路系统通过导线与所述除霜灯的至少一第一电极及至少一第二电极电连接;以及一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所述电路系统向碳纳米管复合导线提供电压,使碳纳米管复合导线加热车灯除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富纳特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434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灯具驱动参数的配置设备和系统
- 下一篇:一种无线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