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点交互包缠式的细纱匀整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62634.7 | 申请日: | 2014-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8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杜赵群;李慧;何玲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H13/00 | 分类号: | D01H13/00;D01H5/22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 |
地址: | 20162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交互 包缠式 细纱 匀整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纱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棉纱、粘胶纱、涤纶纱、毛纱、毛型化纤纱的高品质、低能耗、少毛羽和高强力的纺纱技术。
背景技术
细纱条干是决定其品质的重要品质之一,也是衡量细纱及其制品价格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改善细纱条干的主要途径是纱线毛羽尽可能向纱线体内转移。故近几十年来,基于棉纺和毛纺的环锭纺纱系统的攻关技术之一就是有效转移纱线表面毛羽,减少毛羽的突出长度,提高纤维的利用率,也是纺织领域科学家和实业家着重攻关的技术。分析过国内外纺纱设备,有通过在细纱机前罗拉钳口区域安装喷气部件,通过压缩气流凝聚毛羽纤维,有效转移纤维并加捻和包缠,从而降低了纱线毛羽指数,如自由端喷气纺和喷气纺(G·斯塔莱克.喷气纺纱装置.发明专利号,200580035730.4;郁崇文.自由端喷气纺成纱装置。发明专利号,96230849.8);有在传统环锭细纱机上安装负压配件,靠负压的吸附力而凝聚纤维,减少毛羽,如紧密纺(刘昌勇彭舜俞宏图.一种紧密纺集聚装置.发明专利号,200910044451.4;邬建明王卫徐时平.一种紧密纺的吸风装置.发明专利号,200810059321.3)、假捻法(汉斯·弗吕基格.假捻法与装置.发明专利号,88106404.1)等。上述方法虽然原理不同,但均通过抽气凝聚纤维毛羽,功率消耗大,增加了能耗,与倡导的绿色加工和节能减排相悖但耗能巨大,增加了成本。上述方法虽可提高品质,但更新设备的投入、巨大的能耗将导致的成本增加,短期利润空间微小,而且据此方法的更新换代,企业的压力和生存空间受到极大挑战。
而提高纤维包缠程度和制备高品质细纱需要解决的关键是着重于纺纱三角区的纤维控制,通过优化纤维的转移和缠贴,提高相互接触抱合程度,有效降低纱线毛羽、改善条干。而这些在原有的环锭纺纱系统上仅仅加上成本低、安装与维修简便的简易机构,即可获得高品质、能耗低、非购买全新设备的投入的纺纱方法,是目前我国众多企业的需求,也是许多一线纺纱科技工作者的期望。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三点交互包缠式的纺纱装置,就是有效控制细纱机纺纱三角区的纤维往纱体内转移,即采用三点交互包缠式机构对毛羽纤维梳理和缠贴至纱体上,提高纤维与纤维间的抱合程度,减少毛羽突出的长度,即可减少纱条上突出的杂乱毛羽长度和数量,还提高了纤维的利用率,梳直了毛羽纤维,提高了制成率和生产效率。本发明的纺纱科学与实验研究意义在于,通过纤维更多地在纱线体内转移,缩短纤维头端露出纱体的长度,即可增加纱线中纤维的接触抱合度,增加纱线的强度利用系数;并据此可改善下游工序中的纱线均匀染色、纱线有效的浆纱、穿筘和织造等,还提高了纱线制品的品质。且相对负压紧密纺和喷气纺系统而言,能耗低,该技术推广则每年可大大节约电能,缓解企业的用电供给;且纱线制成的面料具有手感好、穿着舒适、贴身舒适,市场前景广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点交互包缠式的细纱匀整装置,在于增加细纱在三点交互包缠机构上稳定输出,提高细纱的稳定输出,并通过细纱与缠贴纹路表面的力学交互作用,梳理细纱的表面杂乱毛羽,提高纤维的包缠程度,增加纤维的利用率;该装置用途在于提供适于棉、粘胶和涤纶纤维等纯纺或混纺的少毛羽、高条干均匀度、光洁和高强力的细纱。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点交互包缠式的细纱匀整装置,包括粗纱供给机构、牵伸机构和加捻卷绕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点交互包缠机构,所述的三点交互包缠机构包括固定框、步进电机、蜗杆、驱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一缠贴辊、第二传动齿轮、第二缠贴辊、第三传动齿轮、第三缠贴辊和第一导纱钩;所述的第一导纱钩和步进电机均固接在固定框上,所述的步进电机上的蜗杆耦合驱动齿轮;所述的第一缠贴辊上套接第一传动齿轮,且一端套接在固定框上;所述的第二缠贴辊上套接第二传动齿轮,且一端套接在固定框上;所述的第三缠贴辊上套接第三传动齿轮,且一端套接在固定框上;所述的驱动齿轮驱动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和第三传动齿轮转动。
优选地,所述的粗纱供给机构包括上梁、粗纱管、粗纱、导纱杆和集束喇叭;所述的粗纱管可悬挂在上梁上;所述的牵伸机构包括由后上罗拉和后下罗拉组成的后罗拉对,由中上罗拉和中下罗拉组成的中罗拉对,由前上罗拉和前下罗拉组成的前罗拉对,后下罗拉、中下罗拉和前下罗拉经驱动转动,分别带动后上罗拉、中上罗拉和前上罗拉转动;所述的加捻卷绕机构包括第二导纱钩、钢丝圈、钢领板和细纱管;所述的固定框置于牵伸机构上方,三点交互包缠机构设置于牵伸机构的前下罗拉下方、加捻卷绕机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26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羽毛球倒置安放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于移动的乒乓球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