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共传输药物和基因的纳米囊泡、制造方法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62617.3 | 申请日: | 2014-04-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90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蒋庆;王露;苑园园;曹众;帅心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7/34 | 分类号: | A61K47/34;A61K48/00;A61K9/51;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广东世纪专利事务所 44216 | 代理人: | 刘卉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输 药物 基因 纳米 制造 方法 及其 应用 | ||
1.一种能共传输药物和基因的纳米囊泡,其特征在于该纳米囊泡为由表层的聚乙烯亚胺和中间层的聚天冬氨酸(二异丙基乙二胺/半胱胺酸)构成且中间层带有可交联巯基的聚乙烯亚胺-b-聚天冬氨酸(二异丙基乙二胺/半胱胺酸)纳米囊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能共传输药物和基因的纳米囊泡,其特征在于上述聚乙烯亚胺为支化型,其数均分子量为600 Da,上述聚天冬氨酸(二异丙基乙二胺/半胱胺酸)的数均分子量为1~10 KDa。
3.一种能共传输药物和基因的纳米囊泡的制造方法,该方法用于制造如前述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纳米囊泡,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A、用正丁胺为引发剂,引发β-天门冬氨酸苄酯N-羧酸酐聚合反应,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沉淀、抽滤和洗涤后,真空干燥得到聚合物聚天冬氨酸苄酯;
B、采用马来酸酐对聚天冬氨酸苄酯末端的氨基进行羧基化反应,并将反应得到的产物冷冻干燥后,得到白色粉末状的羧基化聚天冬氨酸苄酯;
C、将羧基化聚天冬氨酸苄酯经二异丙基乙二胺和半胱胺酸混合氨解反应后,将反应物透析、旋干,得到羧基化聚天冬氨酸(二异丙基乙二胺/半胱胺酸);
D、在催化剂的催化下,将羧基化聚天冬氨酸(二异丙基乙二胺/半胱胺酸)与聚乙烯亚胺进行酰胺化反应,并将反应液透析、浓缩和抽干后,得到聚合物聚乙烯亚胺-b-聚天冬氨酸(二异丙基乙二胺/半胱胺酸);
E、将聚乙烯亚胺-b-聚天冬氨酸(二异丙基乙二胺/半胱胺酸)溶于有机溶剂中,并在超声作用下将溶液滴至pH值为9的缓冲溶液中,通氧气2 h后,在pH值为7.4的缓冲溶液中透析三天,得到含有聚乙烯亚胺-b-聚天冬氨酸(二异丙基乙二胺/半胱胺酸)纳米囊泡的溶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纳米囊泡于传输药物和基因方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应用方法如下:
首先将聚乙烯亚胺-b-聚天冬氨酸(二异丙基乙二胺/半胱胺酸)纳米囊泡作为载体与亲水性抗肿瘤前药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共同形成为原料,然后将原料溶于有机溶剂中配制成溶液,在超声作用下将制得的溶液滴加至pH值为9的缓冲溶液中,然后通氧气,再经过透析除去未包裹的药物及有机溶剂,最后将溶液的pH值调至7.4,即得到载药纳米囊泡;将载药纳米囊泡与质粒DNA按照聚合物中氨基与质粒DNA中磷酸根的一定摩尔比混合均匀后振荡15 秒,于室温静置后得到载药/基因纳米囊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纳米囊泡于传输药物和基因方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上述聚乙烯亚胺-b-聚天冬氨酸(二异丙基乙二胺/半胱胺酸)纳米囊泡与亲水性抗肿瘤前药的重量份数比为(10~100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纳米囊泡于传输药物和基因方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上述聚乙烯亚胺-b-聚天冬氨酸(二异丙基乙二胺/半胱胺酸)纳米囊泡与亲水性抗肿瘤前药的重量份数比为(10~20):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纳米囊泡于传输药物和基因方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上述载药纳米囊泡与质粒DNA按照聚合物中氨基与质粒DNA中磷酸根的摩尔比为(0.1~4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纳米囊泡于传输药物和基因方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上述载药纳米囊泡与质粒DNA按照聚合物中氨基与质粒DNA中磷酸根的摩尔比为(4~10):1。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纳米囊泡于传输药物和基因方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上述有机溶剂体积为原料重量的5~1000倍。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纳米囊泡于传输药物和基因方面的应用,其特征在于上述缓冲溶液为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或磷酸盐缓冲液或碳酸盐缓冲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261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