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辅助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在审
| 申请号: | 201410162375.8 | 申请日: | 2014-04-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899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 发明(设计)人: | 魏国平;张杨;相朝清;谷长海;崇吉祥;周维华;朱文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太湖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3/10 |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方琦 |
| 地址: | 2381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治疗 糖尿病 中药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慢性代谢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已超过3 亿;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的老龄化,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急剧增加,居世界首位。糖尿病病程长,又易诱发多种急、慢性并发症,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当前临床上常规治疗糖尿病都是以西药为主,如双胍类、磺脲类等,这些药物只能单纯的降低血糖,却不能有效的修复受损的胰岛组织以及恢复已经受到伤害的器官组织的功能,更为严重的是机体在代谢这些降糖药物的过程中还将造成肝肾功能的损害等副作用,所以不能长期服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辅助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辅助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葛根11-13、石斛3-5、丹参2-4、黄芪5-6、苍术6-8、伸筋草3-4、仙鹤草2-4、肉苁蓉5-7、金银花10-12、牛蒡子2-4、黄精5-6、沙苑子3-5、车前子2-4、大风草5-7、玉米须4-6、酸浆草7-8、叶下珠2-3、土牛膝1-3、白毛藤根2-4、金午时花1-3和长柄菊2-4。
辅助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葛根12、石斛4、丹参3、黄芪5.5、苍术7、伸筋草3.5、仙鹤草3、肉苁蓉6、金银花11、牛蒡子3、黄精5.5、沙苑子4、车前子3、大风草6、玉米须5、酸浆草7.5、叶下珠2.5、土牛膝2、白毛藤根3、金午时花2和长柄菊3。
叶下珠叶微苦甘,性凉,无毒,入肝脾经;白毛藤根为茄科植物白英的根;金午时花为锦葵科,黄花稔属;长柄菊是长柄菊属下的一个种。
用量及用法: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一个月为一疗程,配合治疗糖尿病的西药治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药物全部选用天然中草药,配方合理,成分简单易得且具有协同作用, 具有辅助降糖、扩张血管、益气活血、化瘀通脉、解毒、防腐、敛疮生肌等功效,在辅助治疗糖尿病方面疗效显著,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辅助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葛根12、石斛4、丹参3、黄芪5.5、苍术7、伸筋草3.5、仙鹤草3、肉苁蓉6、金银花11、牛蒡子3、黄精5.5、沙苑子4、车前子3、大风草6、玉米须5、酸浆草7.5、叶下珠2.5、土牛膝2、白毛藤根3、金午时花2和长柄菊3。
用量及用法: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汤剂,每日一剂,一个月为一疗程,配合治疗糖尿病的西药治疗。
典型病例:
病例1:杜某,男,69岁,患糖尿病多年,长期使用胰岛素治疗,停用后反弹,血糖含量上升速度快,空腹血糖为8.9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血糖为14.7毫摩尔/升;后在使用胰岛素的情况下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服用两个疗程后,血糖含量没有明显的回升趋势,继续配合服用两个疗程,测量血糖仍无回升,治愈。
病例2:高某,男,49岁,患糖尿病三年,空腹血糖为8.2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血糖为15.3毫摩尔/升;服用磺脲类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服用本发明的中药,每日一剂,服用两个疗程后,测量血糖正常,继续配合服用本发明的中药2个疗程,测量血糖仍无上升,病愈。
病例3:左某,女,72岁,患糖尿病十余年,还患有心血管疾病,服用磺脲类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每日一剂,连服两个疗程后,测量餐后血糖含量正常,上升速度缓慢,继续配合服用本发明的中药两个疗程,测量血糖仍无明显上升,病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太湖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太湖山中药饮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23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