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N沟道碳化硅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61027.9 | 申请日: | 2014-04-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8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08 |
| 发明(设计)人: | 郭辉;翟华星;宋庆文;张艺蒙;张玉明;汤晓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L21/28 | 分类号: | H01L21/28;H01L21/331 |
| 代理公司: | 陕西电子工业专利中心61205 | 代理人: | 王品华,朱红星 |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沟道 碳化硅 绝缘 栅双极型 晶体管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电子技术领域,涉及半导体器件的制备方法,特别是一种利用衬底充当耐压层的穿通型SiC IGBT,可广泛用于变频器、逆变器、开关电源、照明电路和电机等领域。
技术背景
碳化硅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即SiC IGBT,是基于碳化硅材料发展起来的新型耐高压器件。目前电力电子领域应用的固态主流器件是Si IGBT,其关断电压为0.6~6.5kV。经过三十年的发展,Si IGBT已达到性能和器件结构的极限,而随着电动汽车、光伏和风能绿色能源、智能电网等新的应用发展,要求电力电子器件性能上新的飞跃。20世纪90年代中期,低微管缺陷密度的SiC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的突破,使新一代电力电子器件成为可能。宽禁带的材料结构导致半导体器件低漏电、高工作温度和抗辐照等性能的改善。宽禁带半导体SiC具有比Si高一个数量级的临界击穿电场,意味着SiC电力电子器件的关断漂移层能更薄和具有更高的掺杂浓度,导致和Si同等器件相比具有低一个量级的导通电阻;更高的载流子饱和速度导致更高的工作频率;更高的热导率将改善热耗散,使器件可以工作在更高的功率密度。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器件由于其简单的栅驱动和较大的电流开关能力,在Si电力电子领域获得较大的成功。而SiC MOS器件已推出高击穿电压和低界面态密度的器件,为SiC IGBT的开发铺平了道路。基于沟道极性的不同,SiC IGBT有两种器件:一种是由p沟道MOS结构和宽基区npn晶体管构成的p-IGBT,另一种是由n沟道MOS和宽基区pnp晶体管构成的n-IGBT。由于n-IGBT背面的p+np晶体管比p-IGBT的n+pn有更低的电流增益,所以n-IGBT具有更快的开关速度,而且n-IGBT在阻断电压等性能上都要强于p-IGBT。
传统的N沟道SiC IGBT的工艺步骤是:首先在充当集电极的P型衬底硅面上生长50~200μm厚的N型外延耐压层;然后在耐压层上继续外延生长浓度较耐压层略高的同类型缓冲层;接着在缓冲层上通过离子注入形成P阱区、发射区和重掺杂金属接触区;然后生长刻蚀栅氧化层、淀积多晶硅;最后淀积、光刻金属层。这种方法存在以下不足:
1.充当集电极的P型衬底缺陷多,导通电阻大。
2.制备成本高。例如,SiC外延设备价格昂贵,外延过程耗能大等。
3.生长较厚外延层的技术难度大。对于生长100μm及以上厚度的外延层,其工艺要求高,在国际上只有像Cree等这样顶尖的碳化硅器件公司才能做到,因此,技术瓶颈问题限制了大功率N沟道SiC IGBT的普及与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N沟道碳化硅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的制备方法,以减小导通电阻和制备成本,避免工艺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用零微管的N型SiC衬底,其基平面位错为104/cm-3,衬底浓度2×1014~5×1014cm-3,在该N型SiC衬底正面生长一层厚度为0.8~1.4μm,氮离子掺杂浓度为2×1015~7×1015cm-3的N型外延层;
(2)在上述N型外延层中间区域进行P阱离子注入,注入杂质为氮离子,掺杂浓度为4×1017cm-3;
(3)在P阱区中部进行剂量为1×1014~5×1014cm-2、能量为100~200Kev的重掺杂P+离子注入,形成体接触区;
(4)在P阱区内侧两边用氮离子进行剂量2×1014~1×1015cm-2、能量为80~200Kev的发射极N+离子注入,形成发射极区;
(5)在N型SiC衬底背面进行剂量为8×1013~4×1014cm-2、能量为250~450Kev的集电极P+注入,形成集电极区;
(6)将上述N型SiC衬底置于1650~1750℃下,进行8~14分钟的高温退火,激活所有注入杂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10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