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钉式撑开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160029.6 | 申请日: | 2014-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92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中;毛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撑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临床医学,尤其是一种钉式撑开器。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足踝外科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大医院掀起一股学习足踝外科的高潮,随着学习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手术操作逐渐由前足过渡到中足与后足。足部骨骼构成比较复杂,关节繁多,而且每个关节承载负荷较高,故中足及后足而中足常多发骨性关节炎。在治疗上,关节融合术为目前业内公认的金标准。常见的融合术包括:踝关节融合术;三关节融合术(距舟关节,距下关节及跟骰关节);跗骨间关节,跖跗间关节等等。关节融合术的关键就在于去除关节相对缘退变的软骨,暴露软骨下骨,并进行钻孔,增加接触面积,促进融合几率。如何快速,完美的完成这一步骤,关键点就在于如何彻底显露关节,关节暴露彻底,操作就得心应手。目前多数医院使用克氏针进行助手徒手牵开关节,由于助手站位遮挡,术者不能得到最佳发挥,费时,费力。因此,研究一种自动撑开器,非常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钉式撑开器,能够灵活调节并且固定撑开度,固定效果好,省时、省力。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钉式撑开器,其特征是:包括钳状主体、定针撑开端、调节定位装置及若干固定针,所述的钳状主体包括第一手柄、第二手柄及铰接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的第一销轴;所述的定针撑开端是分别设置在第一手柄及第二手柄顶端的柱形撑开器;所述柱形撑开器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针孔及第二定位针孔;所述第一定位针孔的直径大于第二定位针孔的直径;所述的第一定位针孔及第二定位针孔内壁分别设置有防滑脱内螺纹;
所述的固定针包括设置在顶端的手持部、设置在中部的固定部及设置在底部的针尖;所述的手持部与固定部之间设置有限位台;所述固定部设置有与防滑脱内螺纹相互配合的防滑脱外螺纹;
所述的调节定位装置包括设置有凹槽的铰接台、通过第二铰轴与铰接台相互铰接的齿形定位条及固定在凹槽内的弹性复位条;所述的铰接台是设置在第一手柄尾端上;所述弹性复位条的另一端是与第二手柄相互抵接;所述的齿形定位条端面设置有若干定位齿;所述第二手柄尾端设置有与定位齿相互配合的扣接端;所述的齿形定位条与第二手柄尾端通过定位齿相互扣接;所述的定位齿是一侧与齿形定位条垂直设置,另一侧与齿形定位条倾斜设置。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的定针撑开端与钳状主体是一体式结构。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的铰接台与第一手柄是一体式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钉式撑开器,利用齿形定位条的若干定位齿能够灵活调节并且固定撑开度,固定在凹槽内的弹性复位条能使撑开器回复原位,固定针与定位针孔设置有防滑脱螺纹,其固定效果好,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钉式撑开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钉式撑开器的固定针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分述如下:1、第一手柄,2、第二手柄,21、扣接端,3、第一销轴,4、柱形撑开器,41、第一定位针孔,42、第二定位针孔,43、防滑脱内螺纹,5、铰接台,51、凹槽,52、第二铰轴,6、齿形定位条,61、定位齿,7、固定针,71、手持部,72、固定部,721、防滑脱外螺纹,73、针尖,74、限位台,8、弹性复位条。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的一种钉式撑开器,包括钳状主体、定针撑开端、调节定位装置及若干固定针7,所述的钳状主体包括第一手柄1、第二手柄2及铰接第一手柄1与第二手柄2的第一销轴3;所述的定针撑开端是分别设置在第一手柄1及第二手柄2顶端的柱形撑开器4;所述柱形撑开器4分别设置有第一定位针孔41及第二定位针孔42;所述第一定位针孔41的直径大于第二定位针孔42的直径;所述的第一定位针孔41及第二定位针孔42内壁分别设置有防滑脱内螺纹43;
所述的固定针包括设置在顶端的手持部71、设置在中部的固定部72及设置在底部的针尖73;所述的手持部71与固定部72之间设置有限位台74;所述固定部72设置有与防滑脱内螺纹43相互配合的防滑脱外螺纹7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600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牙科手机的机头
- 下一篇:一种用于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高频超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