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重型动力装置与安装基础之间柔性机械液力联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9991.8 | 申请日: | 2014-04-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2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楠;吕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3/08 | 分类号: | F16F13/0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王吉勇 |
地址: | 25006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型 动力装置 安装 基础 之间 柔性 机械 联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装置与安装基础之间柔性机械液力联接装置,主要用于中、重型动力装置与安装基础之间的联接、支承和隔振。
背景技术
目前,为对动力装置进行有效的支承和隔振,动力装置与安装基础之间通常采用柔性元件(如纯橡胶隔振器和液阻型隔振器等)进行联接。纯橡胶隔振器的尺寸和结构较为灵活,可以针对不同动力装置的承载要求进行设计,但这种隔振器在0-50Hz低频激励范围内的阻尼较小,难以对动力装置的低频大振幅振动进行有效的隔离和衰减。而现在常用的液阻型隔振器(如图1所示)则具有相对较大的低频滞后角,可以产生良好的低频减振效果,目前已经普遍应用在乘用车等轻型动力装置的隔振上。但如果将这种结构的液阻型隔振器直接用于中、重型动力装置的隔振时,一方面由于其刚度较小,无法承受较大的静态载荷,难以对具有一定重量的动力装置进行有效的支承;另一方面能够产生的总体阻尼力较小,不足以对较大幅值的动态载荷进行有效的衰减。如果对常见结构的液阻型隔振器按比例进行简单放大,可以增强其静态承载能力,但将失去特有的低频大阻尼动态特性,从而无法有效的衰减和隔离动力装置的振动。同时,解耦机构阻断了上、下液室的连通,在高频激励下隔振器受到冲击时容易引起解耦机构的大位移或大变形,从而与隔板撞击产生噪音甚至造成解耦机构的损坏。因而目前中、重型动力装置仍然普遍采用纯橡胶隔振器进行支承和隔振,减振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克服上述液阻型隔振器承载能力较小、低频阻尼有限,难以作为中、重型动力装置与安装基础之间的联接、支承和隔振元件的不足,以及高频激励下受到冲击时容易产生噪音甚至造成解耦机构损坏的缺点,提供一种中、重型动力装置与安装基础之间柔性机械液力联接装置,该设备不仅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并且能够提供远高于液阻型隔振器的低频阻尼和较低的高频动刚度,隔振效果更好;同时可以消除高频工作噪音、避免冲击损坏、提高使用寿命,适宜作为中、重型动力装置与安装基础之间的联接、支承和隔振元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中、重型动力装置与安装基础之间柔性机械液力联接装置,包括橡胶主簧组件,所述橡胶主簧组件包括外壳上体,外壳上体外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块连接板,连接板下端伸出外壳上体下部边缘;外壳上体内部与橡胶主簧硫化在一起,橡胶主簧上部与上骨架和螺栓硫化在一起,上骨架位于橡胶主簧中心位置,螺栓头部硫化在橡胶主簧内部,螺杆从上骨架两侧的通孔穿出。
橡胶主簧组件下方为隔板和液柱通道体组件,且橡胶主簧组件与隔板和液柱通道体组件之间的空腔为上液室;隔板和液柱通道体组件下方为外壳下体组件,且隔板和液柱通道体组件与外壳下体组件之间的空腔为下液室;上、下液室之间通过隔板和液柱通道体组件上的液柱通道体连通;连接板下端通过折弯部与外壳下体组件的外壳下体上部凸缘卡接联接。
所述橡胶主簧组件与隔板和液柱通道体组件接触部位密封设置。
所述隔板和液柱通道体组件包括由上至下铆接在一起的隔板上片、中片和下片,以及液柱通道体和多片橡胶膜,隔板上片、中片和下片的中部均对应设置有液柱通道体通孔,液柱通道体从该液柱通道体通孔中穿过,隔板上片中心边缘与液柱通道体焊接;液柱通道体为圆柱直孔结构,位于隔板组件上片的中央位置且分别向上、向下凸出;隔板上片还有若干个上片橡胶膜通孔;隔板中片上设有与所述上片橡胶膜通孔对应的中片橡胶膜通孔,中片橡胶膜通孔的尺寸大于上片橡胶膜通孔的尺寸,中片橡胶膜通孔中压紧放置橡胶膜,橡胶膜的厚度大于中片的厚度;每片橡胶膜的中间均开一条上、下连通的细缝;隔板下片上设有与上片橡胶膜通孔数量、位置及尺寸均相同的下片橡胶模通孔。
所述外壳下体组件包括外壳下体、橡胶底膜和橡胶底膜骨架,外壳下体的上部边缘向外水平延伸构成用于和连接板下端通过折弯部卡接的凸缘;外壳下体上方设有橡胶底膜,橡胶底膜的边缘也向外水平延伸构成橡胶底膜凸缘,橡胶底膜凸缘上表面与橡胶底膜骨架硫化连接,共同压实起密封作用;外壳上体下端、隔板下片、外壳下体凸缘以及橡胶底膜凸缘的边缘位置上下对应,并通过连接板下端折弯部卡接联接;橡胶底膜与隔板和液柱通道体组件之间的空腔形成下液室。
所述橡胶底膜的边缘与外壳下体内壁接触。
所述外壳下体底部有若干通孔,螺栓从通孔中穿过,螺栓的光杆部份与外壳下体上的通孔过盈配合,螺栓的螺纹部分用以与安装基础相连。
所述上、下液室中充满液体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99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