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橡胶树木屑的杏鲍菇的培养料及其制作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159771.5 申请日: 2014-04-21
公开(公告)号: CN103922847A 公开(公告)日: 2014-07-16
发明(设计)人: 张柏松;杨向黎;郑福丽;田叶;马征;边文范;徐长英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主分类号: C05G3/00 分类号: C05G3/00
代理公司: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代理人: 江莉莉
地址: 250101 山东***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橡胶树 木屑 杏鲍菇 培养 料及 制作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菇类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橡胶树木屑的杏鲍菇的培养料,还涉及上述的培养料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又名刺芹侧耳,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杏鲍菇菌肉肥厚,质地脆嫩,特别是菌柄组织致密、结实、乳白,可全部食用,且菌柄比菌盖更脆滑、爽口,被称为“平菇王”、“干贝菇”,具有愉快的杏仁香味和如鲍鱼的口感,适合保鲜、加工,深得人们的喜爱。菇体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能烹饪出几十道美味佳肴。还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防止心血管病等功效,极受人们喜爱,市场价格比平菇高3- 5倍。

杏鲍菇的生育条件如下:

1.营养:杏鲍菇是一种分解木质素、纤维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需要有较丰盛的营养,特别是氮源充分,菌丝生长茂盛,产量更高。人工栽培的主料,在棉子壳、木屑、甘蔗渣、麦秆等基质上生长很好。代料栽培加辅助材料,如米糠、麸皮、玉米粉、棉子饼粉、碳酸钙、糖等,可增进菌丝生长蔓延,增长菇蕾发生量。

2.水分:杏鲍菇比较耐旱,但含水量适宜更有利于生长发育,提高产量。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适宜含水量为60%-65%,但因为在栽培时不宜在菇体上喷水,菇体所需的水分主要起源于培养料,所以调配培养料含水量时可恰当提高至65%-70%。空气相对湿度,菌丝体生长阶段60%左右即可,而现原基后子实体分化阶段以90-95%为宜,子实体生长阶段可恰当调低到85—90%。

3.温度:温度是决定杏鲍菇栽培成败及产量高低的关键。杏鲍菇菌丝生长温度为22—27℃,最适温度25℃,长时间低于18℃易出菇。它是恒温结实性菌类,子实体发生发育温度10-20℃,15℃最适宜。

4.空气:菌丝生长阶段需氧量相对较少,一定浓度的CO2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原基形成和子实体生长要空气新鲜,CO2过多高会产生毒害作用,子实体生长发育期间,CO2浓度控制在0.03-0.2%为宜。

5.光照:菌丝体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在黑暗的环境下会加快菌丝生长。现原基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期则需要一定的散射光,适宜的光照强度为500-1000Lx,光强菌盖变黑;光弱,菌盖变白,菌柄变长。

6.酸碱度:菌丝体生长的pH值领域为4-8,最适pH为6.5-7.5。出菇阶段的最适pH值为5.5-6.5。

杏鲍菇是一种分解纤维索、木质素、蛋白质能力较强的食用菌,各种农副产品下脚料和栽培平菇的原料中的碳源和氮源都能吸收利用,尤以棉籽壳、废棉、阔叶树木屑、玉米芯等主料,适量添加麦麸、米糠、玉米粉等辅料提高氮源为最佳。因为在一定范围内,杏鲍菇氮源越丰富,菌丝生长越好,产量越高。

近几年,杏鲍菇是我国工厂化食用菌家族中的新秀,由于其质地脆嫩,具有一股淡淡的杏仁香味,适合保鲜,加工和烹调,深受消费者欢迎。再加上我国工厂化金针菇产量的骤增,促使杏鲍菇的产量也在这两年迅速增长起来。

关于杏鲍菇的栽培基质及方法,以下专利作了披露:

CN 101456772 B《一种杏鲍菇的培养料及其制作方法》公开了一种培养料及其制作方法,培养料包括棉籽壳或麦秸或稻草或玉米芯75-80%,麦麸或米糠5-12%,家禽的干粪便8-10%,玉米粉3-8%,熟石膏1-2%,蔗糖0.5-1.5%,生石灰0.5-1.5%,再按上述配料的总量加入磷酸二氢钾0.1-0.3%,硫酸镁0.1-0.2%,各组分皆为重量百分比,棉籽壳或麦秸或稻草或玉米芯和家禽的干粪便使用前进行堆积沤制:栽培杏鲍菇后的培养料就地还田还土处理:采用该技术方案,能使秀珍菇生物生长更良好,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为秀珍菇生长而配制的培养料的缺陷,简化了生产工艺,缩短了杏鲍菇的生长周期,提高了杏鲍菇的生物转化率,但是其缺点是培养料的配方不仅原料多,生产成本较高,而且配料复杂,生产环境 异味重,对工作人员的身心影响较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97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