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耐磨氮化硅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8526.2 | 申请日: | 2014-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227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广;张兆泉;张惠卿;孟伟春;王明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淄博大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5/584 | 分类号: | C04B35/584;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耿霞 |
地址: | 255086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 氮化 陶瓷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特种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磨氮化硅陶瓷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氮化硅是一种强共价键的化合物,作为原子晶体的氮化硅,具有很高的键能,在空气中能形成氧化物保护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良好的高温性能;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质之一。能耐受多种酸碱腐蚀,还具有热震性好、热膨胀系数小、绝缘、耐磨等优点。
氮化硅作为结构材料使用,具有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好的优点,可以作为轴承材料、机械密封材料。要进一步提高氮化硅陶瓷材料的性能,一个方法是将它与其它具有更高硬度、弹性模量及热膨胀系数的陶瓷材料混合,制备复相陶瓷材料。美国专利US5908796提出氮化硅与碳化钛复相的材料可以得到更高的硬度、韧性,具有更优秀的性能。中国专利CN1760158A进一步提出,在氮化硅-碳化钛复相材料中加入一定量的纳米碳化钛颗粒可以提高材料性能。
但是,上述氮化硅与碳化钛复相材料,都要通过热压烧结制备,材料的制备效率低,成本高,且不易得到大尺寸或复杂形状的制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磨氮化硅陶瓷材料,材料密度可达到3.25g/cm3以上,强度大于420MPa,韧性大于5.5MPa·m1/2,材料性能优于一般氮化硅陶瓷材料;本发明还提供其制备方法,工艺合理,可以通过无压烧结得到高致密度的材料和部件。
本发明所述的耐磨氮化硅陶瓷材料,包含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
硅粉10-30份、添加剂粉体1-80份、a-氧化铝粉1-10份和氧化钇1-8份;
其中:添加剂粉体的颗粒在500g载荷下的维氏硬度大于20GPa,弹性模具量大于400GPa,热膨胀系数大于5×10-6/K。
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需在氮气气氛下烧结,原料中的硅粉与氮气发生反应生产氮化硅,本发明所用添加剂粉体的颗粒在500g载荷下的维氏硬度大于20GPa,弹性模具量大于400GPa,热膨胀系数大于5×10-6/K,该添加剂粉体分散在氮化硅基体中,硬度与弹性模量不小于氮化硅基体,不会对所得材料的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另外,添加剂粉体的热膨胀系数高于氮化硅基体,在烧结后的降温过程中,可以在基体内产生拉应力,提供一种增韧机制,使材料抗机械损伤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添加剂粉体优选为碳化钛、碳化钨、碳化钒、碳化锆、硼化钛或硼化锆中的一种或几种,其它符合上述给出的指标要求的也可以采用。从第二相对复相材料增强增韧的效果考虑,添加剂粉体的粒度为0.1-100微米,但不宜太粗,优选为0.3-5微米。第二相太细增韧的效果不明显,太粗,则会影响材料的强度性能,也使材料的致密化变得困难。当原料粒度太大时,可以经过球磨等粉碎工艺,达到合适的粒度。
本发明在制备过程需在氮气气氛下烧结,原料中的硅粉与氮气发生如下反应,反应后体积膨胀,可以填充素坯中的气孔。
Si+N2→Si3N4
另外,原料中含有Al2O3和Y2O3,a-氧化铝粉和氧化钇的重量比优选为3:4,这样的比例可以促使氧化铝和氧化钇在高温下优先生成YAG液相(Y3Al5O12),促进材料的致密化,达到不经过热压烧结,仅领先无压烧结即得到高致密度材料的目的。氧化铝和氧化钇在高温下发生反应如下式所示:。
Al2O3+Y2O3→Y3Al5O12(YAG)
本发明原料中优选再加入α-Si3N4(α-氮化硅粉),添加量为1-80份。
原料优选还包含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丁醛、聚丙烯酸盐或纤维素衍生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的耐磨氮化硅陶瓷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所有组分混合,制成素坯;
(2)将所得到的素坯在氮气气氛下烧结,烧结的温度为1500℃-1900℃,氮气的压力为0.1-10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淄博大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淄博大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85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动打铆器
- 下一篇:一种可自由移动设置的输送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