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C40级单粒级再生自密实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410158303.6 | 申请日: | 2014-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63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 发明(设计)人: | 马剑;吴春杨;潘志宏;胥论;魏善长;高中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18/3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夏振 |
| 地址: | 215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c40 级单粒级 再生 密实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C40级单粒级再生自密实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的原料组分为水泥、再生粗骨料、天然粗骨料、细骨料、水、附加水、粉煤灰和外加剂,且自密实混凝土的水胶比为0.32;其中按重量分数计算原料组分为:
水泥 1重量份数;
再生粗骨料0.63~1.38重量份数;
天然粗骨料 0.61~1.48重量份数;
细骨料 1.71重量份数;
水 0.40重量份数;
附加水0.03~0.07重量份数;
粉煤灰 0.25重量份数;
外加剂 0.007~0.010重量份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40级单粒级再生自密实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按重量分数计算原料组分为:
水泥 1重量份数;
再生粗骨料0.63~1.02重量份数;
天然粗骨料 1.02~1.48重量份数;
细骨料 1.71重量份数;
水 0.40重量份数;
附加水0.03~0.07重量份数;
粉煤灰 0.25重量份数;
外加剂 0.007~0.010重量份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40级单粒级再生自密实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按重量分数计算原料组分为:
水泥 1重量份数;
再生粗骨料1.02~1.38重量份数;
天然粗骨料 0.61~1.02重量份数;
细骨料 1.71重量份数;
水 0.40重量份数;
附加水0.03~0.07重量份数;
粉煤灰 0.25重量份数;
外加剂 0.007~0.010重量份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40级单粒级再生自密实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按重量分数计算原料组分为:
水泥 1重量份数;
再生粗骨料0.63 重量份数;
天然粗骨料 1.48重量份数;
细骨料 1.71重量份数;
水 0.40重量份数;
附加水0.03重量份数;
粉煤灰 0.25重量份数;
外加剂 0.010重量份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40级单粒级再生自密实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按重量分数计算原料组分为:
水泥 1重量份数;
再生粗骨料1.02重量份数;
天然粗骨料 1.02重量份数;
细骨料 1.71重量份数;
水 0.40重量份数;
附加水0.05重量份数;
粉煤灰 0.25重量份数;
外加剂 0.008重量份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40级单粒级再生自密实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密实混凝土按重量分数计算原料组分为:
水泥 1重量份数;
再生粗骨料1.38重量份数;
天然粗骨料 0.61重量份数;
细骨料 1.71重量份数;
水 0.40重量份数;
附加水0.07重量份数;
粉煤灰 0.25重量份数;
外加剂 0.007重量份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40级单粒级再生自密实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粗骨料是通过将建筑垃圾中的废弃混凝土经分拣、破碎和筛分,去除小于9.50mm和大于20mm的颗粒后,加工制成骨料粒径范围在10~20mm的粒径段即为再生粗骨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40级单粒级再生自密实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细骨料为中砂;所述水泥为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所述粉煤灰为I级粉煤灰。
9.一种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C40级单粒级再生自密实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再生粗骨料的制备:将建筑垃圾中的废弃混凝土经分拣、破碎和筛分,去除小于9.50mm和大于20mm的颗粒后,以骨料粒径在10~20mm粒径段加工制成再生粗骨料;
(2)按配合比称取水泥、再生粗骨料、天然粗骨料、细骨料、水、附加水、粉煤灰和外加剂,按照再生粗骨料、天然粗骨料、细骨料、水泥、粉煤灰和外加剂的顺序投料然后启动搅拌机,干拌1~2min;
(3)加入已经称量好的水和附加水,继续搅拌1~2min即得所述的C40级单粒级再生自密实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未经张家港江苏科技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830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温矿井采区通风方法
- 下一篇:一种去除雾霾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