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卷积交织/解交织的实现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7910.0 | 申请日: | 2014-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6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发明(设计)人: | 黄戈;梁伟强;王白羽;钱宏达;李瑞;郑成根;江陶;柯仙胜;薛亚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M13/23 | 分类号: | H03M13/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5 上海市浦东***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积 交织 实现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总线效率和降低DDR带宽的卷积交织/解交织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卷积交织具有打散突发错误的功能,被广泛地应用在通信系统中,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降低译码门限。但是,在传统的用SRAM或SDR SDRAM资源实现卷积交织功能时,文中将用SDRAM来描述SDR SDRAM,往往重点考虑其存储空间大小。而当卷积交织功能在SOC系统中实现时,其存储载体为DDR1/2/3,且通过AXI总线与其交互,此时,存储空间的大小并不重要,而占用的带宽和总线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卷积交织/解交织图案如图3所示,交织/解交织对的总时延为符号。用SRAM或SDRAM资源实现卷积交织功能,通常以存储空间最小化为M×(B-1)×B目标,完成解交织功能,所需存储空间大小为比特,且片内无须增加额外的存储资源。当卷积交织/解交织功能在SOC系统中实现时,其存储载体为DDR1/2/3,且通过AXI总线与其交互,此时,存储空间的大小并不重要,而占用的带宽和总线效率显得尤为重要,这时,如果仍采用现有技术的读写地址和存放方式,每次操作只有W个比特有效,大大浪费了DDR带宽;且操作地址不连续,不能进行较长Burst的连读连写,总线效率很低。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总线效率和降低DDR带宽的卷积交织/解交织实现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卷积交织/解交织的实现方法,其至少包括:1)根据发送/接收系统交织传输速率计算出DDR最小占用带宽;2)根据卷积交织参数及DDR参数计算出提高总线效率时所需占用DDR存储空间;3)根据卷积交织参数及DDR参数计算产生Local地址;4)根据卷积交织参数、DDR参数及总线参数计算产生AXI总线连读或连写长度范围;5)根据卷积交织参数、DDR参数及AXI总线连读/连写操作参数计算出最小占用带宽时及满足总线连读、连写时所需数据整形存储器参数;6)根据产生的数据整形存储器参数,Local地址,以及选取连读或连写长度,将Local地址转换到AXI总线地址,完成和DDR的数据交互,实现交织功能。
所述计算产生Local地址中的单位地址对应位宽为mu的数据,k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地址深度为:
其中N取满足条件的任意整数值;在实际系统中M>N,为了便于实现,取N=M,地址深度取
所述计算产生Local地址是根据DDR参数以及交织参数按等差数列的规则产生。
所述计算产生Local地址在实现AXI总线长连读方式下按照如下等差数列的规则产生,下一个写地址为上一个写地址加上一个固定增量并进行模depth计算求得,其中固定增量为而下一个读地址为上一个读地址加1并进行模depth计算求得,因此实现长连读功能,初始读地址与初始写地址间隔为
所述计算产生Local地址在实现AXI总线长连写方式下按照如下等差数列的规则产生,下一个读地址为上一个读地址加上一个固定增量并进行模depth计算求得,其中固定增量为而下一个写地址为上一个写地址加1并进行模depth计算求得,因此实现长连写功能,读地址与初始写地址间隔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高清数字科技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79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