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音频的混音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5853.2 | 申请日: | 2014-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0362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高洁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音之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0L19/00 | 分类号: | G10L19/00;H04L2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胡彬,邓猛烈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音频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音频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涉及音频的混音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音频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今天,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通过自己的个人电脑或者移动终端对歌曲进行点唱,将伴奏音与自己的演唱音进行混音输出,从而实现KTV中的点唱效果。
目前实现KTV点唱效果的技术一般有两个环节,一是获取伴奏音,另一是将伴奏音与演唱音进行混音处理。获取伴奏音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得到某歌曲的伴奏音,但并非所有歌曲都有伴奏音,所以还可以在终端设备中安装专用的音乐处理软件,人工手动对音频文件进行加工,生成伴奏音;或者也可以由将音频文件提供至服务器端进行音频源解析,通过算法处理生成伴奏音。
但是,上述现有技术,若由服务器端进行操作,则需要占用网络传输资源,也需要专门的服务器提供服务才可实现。若由终端设置的音乐处理软件来实现,则一方面需要单独安装专用软件,另一方面还需要用户了解音频处理技巧才能进行软件操作,所以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音频的混音方法和装置,以提高音乐混音处理的便捷性,简化操作。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音频的混音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浏览器端的音频处理应用程序接口加载音频文件,其中,所述浏览器端的音频处理应用程序接口是嵌入在页面代码中的用于音频处理的应用程序接口;
通过浏览器端的音频处理应用程序接口解析所述音频文件的声道信息,根据所述声道信息从加载的所述音频文件中提取伴奏音;
通过浏览器端的音频采集接口获取用户的演唱音;
通过浏览器端的音频处理应用程序接口将所述伴奏音和演唱音进行混音处理,以生成混音文件,通过所述浏览器端的音频输出接口输出。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音频的混音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音频文件加载模块,用于通过浏览器端的音频处理应用程序接口加载音频文件,其中,所述浏览器端的音频处理应用程序接口是嵌入在页面代码中的用于音频处理的应用程序接口;
伴奏音提取模块,用于通过浏览器端的音频处理应用程序接口解析所述音频文件的声道信息,根据所述声道信息从加载的所述音频文件中提取伴奏音;
演唱音获取模块,用于通过浏览器端的音频采集接口获取用户的演唱音;
混音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浏览器端的音频处理应用程序接口将所述伴奏音和演唱音进行混音处理,以生成混音文件,通过所述浏览器端的音频输出接口输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音频的混音方法和装置,通过浏览器的音频处理功能,利用音频文件的声道信息提取伴奏音,再通过浏览器的音频采集接口获取用户的演唱音,最后将所述伴奏音和演唱音进行混音处理以生成混音文件,完全依靠嵌入在Web页面中的代码实现了KTV中的点唱效果,且无需服务器端进行处理,也无需用户基于复杂的专业知识进行复杂的伴奏音提取处理,从而提高了音乐混音处理的便捷性,简化了操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音频的混音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音频的混音方法的信号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提供的音频的混音方法中伴奏音提取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提供的音频的混音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提供的音频的混音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提供的音频的混音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图1及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音频的混音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音频的混音装置来执行,该装置可以采用软件实现,集成在浏览器中实现。参见图1,所述音频的混音方法包括:
S110,通过浏览器端的音频处理应用程序处理应用程序接口加载音频文件,其中,所述浏览器端的音频处理应用程序接口是嵌入在页面代码中的用于音频处理的应用程序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音之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音之邦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58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2000吨级以下船舶运载特殊钢卷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动车的电池组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