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拆卸的发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4661.X | 申请日: | 2014-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1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袁海波;江用文;尹军峰;邓余良;许勇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赵杭丽 |
地址: | 310008***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拆卸 发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鲜叶加工机械领域,涉及红茶发酵工序中的关键设备,主要涉及一种可拆卸的发酵装置。
背景技术
发酵是红茶加工中的关键工序和特色工序,其实质是以茶叶中茶多酚的酶促氧化为中心发生一系列的生化反应,促使鲜叶红变,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品质特点。红茶发酵的影响因素有温度、相对空气湿度、氧气等,尤其温度和相对空气湿度最为重要。环境条件与设置参数是否一致,温湿度空间分布是否均匀成为影响发酵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传统发酵装置有发酵框、发酵槽、发酵车等,均为静态发酵方式,对环境温度、湿度的调控较粗放,且不控制环境中氧气浓度而借助通风量进行调节。目前,大多数红茶生产企业均建有单独发酵室,或购置有专门的烘箱式发酵机,主要通过空调或浴霸等设施实现对环境温度的掌控,在湿度调节方面存在以下两种情况,一是部分企业未装配有专门设施,二是通过雾化装置进行调控,但对环境氧气的监测调控基本忽略,且其发酵模式均为静态发酵,即发酵叶放置于设施中后静止不动(仅偶尔翻动以散失均匀叶温)。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于2012年研制出了一种滚筒式的发酵装置,以滚筒滚动方式进样,后鲜叶置于滚筒内进行发酵,出样则同样采用滚筒方式,但发酵过程还是采用静态发酵方式(隔一段时间滚动一下,以均匀叶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拆卸的发酵装置,由发酵控制系统、主体系统、参数调控系统和发酵叶承载系统组成,发酵控制系统包括集成控制器、温湿度探头、氧气浓度探头;主体系统包括内部主箱体、外壳箱体、不锈钢架;参数调控系统包括超声波雾化器、氧气发生装置和电热装置;发酵叶承载系统Ⅳ包括静态发酵承叶盘架、动态发酵筒、联动电动机等。
发酵控制系统通过集成控制器由电线路与参数调控系统进行连接,并借助温湿度探头、氧气浓度探头对环境参数进行反馈,再由集成控制器对调控系统进行调控,发酵叶承载系统与主体系统中的内部主箱体进行连接。
发酵叶的发酵可分别选择动态发酵或静态发酵等不同方式,通过发酵控制系统设定相应的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参数,再经参数调控系统完成环境所设参数的调节控制,随即开始发酵作业。发酵停止时间由操作人员根据经验确定,通过发酵控制系统关闭。
发酵控制系统包括集成控制器、温湿度探头、氧气浓度探头,集成控制器与温湿度探头、氧气浓度探头连接,可以实时监测显示发酵环境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参数调控系统Ⅲ包括超声波雾化器、氧气发生装置和电热装置,集成控制器与超声波雾化器、氧气发生装置和电热装置连接,由集成控制器根据所设定的环境参数对参数调控系统进行调节,使得环境参数满足设定条件,超声波雾化器连接第一管道,第一管道的另一端口伸入内部主箱体内,氧气发生装置连接第二管道,第二管道的另一端口伸入内部主箱体,超声波雾化器由集成控制器进行调控,借助第一管道将雾化水汽输入发酵的内部主箱体内,氧气发生装置也由集成控制器进行调控,借助第二管道将氧气输入发酵的内部主箱体内,电热装置直接固定于内部主箱体的内部壁上,通过集成控制器进行调节。
主体系统包括内部主箱体、外壳箱体、不锈钢架,内部主箱体、外壳箱体均采用有机玻璃制作,可以随时观察发酵叶发酵进展情况,内部主箱体是发酵作业的最为关键的区域,鲜叶放置及所控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等均集中在此区域,内部主箱体的上下左右开有对称的4个固定孔,顶部设有盖子,顶部盖子也采用有机玻璃制作而成,不锈钢架支撑内部主箱体,超声波雾化器和氧气发生装置放置于不锈钢架的下部空间,外壳箱体罩在内部主箱体外,将内部主箱体裹起来,形成空气隔离带,使得内部主箱体内环境条件更趋平稳。
发酵叶承载系统Ⅳ包括动态发酵筒、联动电动机、静态发酵承叶盘架等。静态发酵承叶盘架主要包括固定轴、承叶盘,其中固定轴用于将整个静态发酵放置于内部主箱体内,承叶盘采用有机玻璃制作,用于放置发酵叶,具体作业时将固定轴连同承叶盘放置于内部主箱体的上下固定孔上,并通过插销结构固定,然后在承叶盘上放一定数量鲜叶,随即通过集成控制器设定相应环境条件,运行后可进行发酵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46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轮式施肥器
- 下一篇:旋转式压缩机及其气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