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岩性体自动追踪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154418.8 | 申请日: | 2014-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154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7 |
发明(设计)人: | 刘惠民;管晓燕;赵铭海;王志高;罗红梅;徐仁;亓雪静;郑文召;初春光;范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 37224 | 代理人: | 崔晓艳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学 形态学 岩性体 自动 追踪 方法 | ||
1.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岩性体自动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岩性体自动追踪方法包括:
步骤1,选取用于岩性体自动追踪的地震属性体,并进行数据筛选;
步骤2,数据筛选结束后,检测保留下来的数据点的空间位置信息,对这些数据点进行砂体分类,根据岩性体的规模,设置最小砂体的大小,当砂体包含的数据点个数大于设置的最小砂体大小时,保留该砂体并对其进行编号;
步骤3,利用开运算对步骤2处理后得到的砂体边界做处理,断开两个粘连砂体间的窄通道,实现砂体的分离;以及
步骤4,根据步骤2中最小砂体大小的设置,对应用开运算处理之后得到的砂体进行重新分类编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岩性体自动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针对目标岩性体的岩电震特征,选择其与围岩存在明显差异的地震属性体,包括地震数据体、波阻抗反演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岩性体自动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选取的地震属性体为波阻抗反演体时,根据砂体与阻抗值的对应关系,对阻抗属性体选取一定的门槛值进行筛选,在门槛值内的数据被认为是砂体从而保留下来,其余数据删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岩性体自动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从一个数据点出发,对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进行检查,如果邻域内也有满足要求的数据点,则以此点为中心继续追踪,直到没有满足条件的点,将上述这些数据点划分为一个砂体,当该砂体包含的数据点个数大于设置的最小砂体大小时,保留该砂体,并对其进行编号,否则,将上述数据点删除;然后处理下一个没有被检测过的数据点,直到将所有数据点进行砂体的分类及编号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岩性体自动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进行开运算是先进行腐蚀后膨胀的过程,腐蚀的结果是断开图像中存在的窄通道,膨胀是将与目标图像接触的所有背景点合并到该图像中,有效填充图像中的小的缝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岩性体自动追踪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岩性体自动追踪方法还包括在步骤4之后,输出自动追踪砂体的顶面、底面解释成果及厚度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441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