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酶固定化蜂窝状膜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4282.0 | 申请日: | 2014-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377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万灵书;朱凉伟;徐志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08 | 分类号: | C12N11/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定 蜂窝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酶固定化蜂窝状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它的步骤如下:
(1)选择合适的溶剂,配置浓度为8 mg/mL ~ 14 mg/mL的聚合物溶液;将聚合物溶液涂覆在基底表面,放置于相对湿度为60%~90%的常温大气环境中,静置30秒~4分钟,待溶剂挥发完全后即制得具有双层结构的蜂窝状膜;所述的溶剂为二硫化碳、氯仿、二氯甲烷或甲苯;所述的基底为硅片、玻璃、金片、银片、聚酯薄膜或聚酰亚胺薄膜;所述的具有双层结构的蜂窝状膜,膜下层为六方形排列的孔径为2~6微米的死端大孔,膜上层为孔径100~200纳米的小孔薄膜;
(2)将步骤(1)制得的具有双层结构的蜂窝状膜在乙醇中浸泡30秒~60秒,然后浸入酶的缓冲溶液中,吸附10分钟~24小时,用缓冲溶液冲洗蜂窝状膜后即制得酶固定化蜂窝状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聚合物为双端基聚苯乙烯,即B-PSn-A,见结构式I,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端基聚苯乙烯中的B端基是疏水性的,为含2~12个碳原子的直链烷基的任一种,分别见结构式I中B1~B11端基,A端基是亲水性的,包括乙醇胺端基、二甘醇胺端基或二乙醇胺端基,分别见结构式I中A1、A2、A3端基。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端基聚苯乙烯的聚合度为30~10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酶为辣根过氧化物酶、葡萄糖氧化酶、氨基转移酶、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或糖苷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溶液为磷酸缓冲溶液、磷酸二氢钠-柠檬酸缓冲溶液、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溶液、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缓冲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428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田污垢过滤器
- 下一篇:间充质系干细胞的导引剂和间充质系干细胞的导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