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轮胎充气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154173.9 | 申请日: | 2014-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838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M.罗加拉;M.奥特维恩;A.佩尼尔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申克罗泰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S5/04 | 分类号: | B60S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德国达***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充气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轮胎充气设备,该轮胎充气设备能够输送由轮辋和装配在轮辋上无内胎的轮胎组成的车轮,该轮胎充气设备具有轮胎充气罩和用于密封安装空间的密封装置,其中,轮胎充气罩由沿着车轮转动轴线可移动的充气板和独立的充气环组成,所述充气环能够从多个可彼此替换的具有不同直径的充气环中选择,并且能够移动到与转动轴线定心对齐的位置上,其中,安置在中心位置上的充气环通过第一边缘能够贴靠在充气板上,并且能够与其共同移动,并且其中,安置在中心位置上的充气环的背离充气板的第二边缘能够贴靠轮胎的侧面。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对安装在轮辋上的无内胎的轮胎的充气方法。
背景技术
在自动化的批量生产过程中,具有无内胎的轮胎的机动车车轮通常在集成在装配线上的自动化轮胎充气站内用压缩空气进行充气。在此,轮辋与装配好的轮胎设置在适合的底板上,该底板在充气过程中向下密封车轮。在轮胎上侧面放置充气罩,其在上面密封轮胎和轮辋,并且由此在充气过程中如此深地向下压轮胎侧壁,使得在轮胎轮缘和轮辋之间形成环间隙,通过该环间隙能够将导入充气罩内的压缩空气流入到轮胎内。通过流入的压缩空气使得轮胎以较大的作用力挤压支承板和充气罩。如果充气压力足够,便使得充气罩升起,由此轮胎侧壁沿轴向方向相互运动,直至轮胎轮缘进入轮辋上各自的装配位置。对于这种充气过程,充气罩必须具有开口,该开口的直径一方面足够大,使得充气罩不会碰到轮辋,而是能够倒扣在轮辋上。但是,开口的直径另一方面应该不会大到,使充气罩径向在高点上接触上部轮胎侧壁。充气罩因此会妨碍轮胎的径向运动,这可能导致轮胎轮缘不是正确地安装到它的位置上。因此,这种充气罩只适用于有限的机动车车轮的尺寸范围。
在DE 100 07 019 A1中已知一种轮胎充气站,将车轮/轮胎装置如此装入轮胎充气站中,使得轮胎的下部侧面密封地贴靠在支承板上。车轮/轮胎装置的上部侧面的上方安置有轮胎充气罩,在轮胎充气过程中该轮胎充气罩下降,并且轮胎侧壁借助它的环形边缘从轮辋被推开,从而在轮胎侧壁和车轮轮辋之间形成环形空间,通过该空间对轮胎充气压缩空气。通过两个具有不同直径的相互嵌套的充气罩的结构设计,能够在有限范围内对具有不同轮胎和/或轮辋尺寸的车轮进行充气。
为了拓宽在这种轮胎充气站中充气的轮胎的尺寸范围,由EP 1 671 820 B1已知的轮胎充气站具有具备多个不同直径的充气环的上述类型的轮胎充气罩,其中,根据轮胎尺寸使用合适直径的充气环。充气环环形地固定在中心的运动装置的固定件上,并且能够借助运动装置沿着圆周线在中心位置朝向车轮的转动轴线并轴向地移动。每个在中心位置上移动的充气环与充气板共同构造充气罩,并且能够通过边缘相对于待充气的轮胎的侧面运动。这种已知的轮胎充气站的空间需求被视为是不利的。
由DE 10 2009 046 195 B3中的轮胎充气站已知具有安置在下侧的支承板的充气设备,该支承板在直线导引中沿着轴线在多个位置之间能够来回运动地支承,其中沿着运动方向观察,充气环相继地气体密封地固定在支承板的下侧上,并且支承板在充气环中分别具有一个贯穿孔,并且其中,在支承板的多个位置中的每一个位置上,另一个贯穿孔连接在充气设备的安置在支承板的上侧面上的充气孔上。在此,当在支承板上安装多于三个充气环时,对于空间需求是不利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设计构造所述类型的轮胎充气设备,该轮胎充气设备在较低的空间需求下适用于较大的不同的轮胎尺寸范围。此外,轮胎充气设备可被成本低廉地制造、可靠且不必频繁维修,并且保证较高的充气精确度。
所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发明由一种轮胎充气设备所解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申克罗泰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申克罗泰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1541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调头平台
- 下一篇:汽车中控系统以及车门自动开锁的控制方法